此时此刻,只见这河道的另一端,嵩山剑叟的快剑依旧是死死的压制住了苏无轼。
只见他抬手之间,又是五道剑影齐出,直刺于前。
事实上,交战至此,他也并没有用出别的招式。
因为他发现,仅仅只是用这一手快剑之法,就已经足够对付这所谓的道宗大弟子了。
他的剑,虽然不强,但却足够的快。
快到可以破除一切的招式,已经快到了一种高度。
俗话说,一力降十会。
若是一人的力量强大到了极致,那敌人就算妙招再多,也是于事无补。
所以,此时的嵩山剑叟,正是到达了此等境界。
若是平心而论,由于受限于他所自创的内功心法,所以他所发出的每一剑,都不算太强。
但也正是因为知晓自己的不足之处,他才会另辟蹊径,走上了这条快剑之路。
他之所以到了此等年纪,依旧是行走于江湖之中,正是因为他不服输,是因为他还有这突破的信心。
他知道,一旦他凭借快剑之法突破了三品,那他的实力,将会远超同阶之人。
因为三品之上的境界,内力的醇厚已是其次,最为重要的便是对招式的领悟。
所以,这也是为何千百年来,不断的有修行之人,能从尘世之中脱颖而出,开山立宗的原因之一。这也是为何,当今的江湖之中,有无数门派的原因之一。
正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既然当年他投师无门,那他便要自立门派,好让当年那些瞧不起他的人,后悔。
因此,对于眼前这位出自名门正派的年轻人,他出手之间,还夹杂着这样一份不甘的情绪。
随后,只见他方才所发出的那五道剑影,又是再一次的划破了苏无轼的那身道袍,并在对方的腰腹部,留下了一道不深亦不浅的伤口。
而此时,苏无轼全身上下,大大小小的伤口已是有了十余处。
虽然这些伤口全都不致命,但看着他那身原本黑白相间的道袍,变成了黑红二色,此情此情,难免还是会令人心生恐惧。
不仅如此,别看嵩山剑叟的剑气不强,未能对苏无轼造成致命的创伤。
但这一剑又一剑的划破对方的肉体,这已经足够令对手丧失再战的信心了。
“哼!我看看你还有多少血可以流!”。望着对方那倔强的双眼,嵩山剑叟是冷哼道。
事实上,战至此时的他,也有些佩服他眼前的这名年轻的对手。
因为每当他手中的剑,即将刺中对方身体的要害之时,苏无轼总能在千钧一发之际,做出最为正确的闪躲。
虽然苏无轼并没能真正的躲开他的剑,但正是这种以小伤换大伤的打法,才能让他支撑到现在。
此时的苏无轼,在面对着对手的言语之时,并未像往常一般,做出犀利的口舌之争。
他只是一边紧盯着对方的长剑,一边尝试着破解之法。
嵩山剑叟见此,心中顿时倍感痛快。
他知道对方其实一直都在尝试着施展太乙真经中的引云二剑。
同时,他也知晓这引云二剑的关键之处,是在于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但是,他手中的剑,在快不在强。
所以,苏无轼又怎能借的到力。
就算他真的碰巧借到了力,那这其中,又能有几分力呢?
想到此处,只见剑叟的嘴角,微微一扬,似乎是在嘲笑着对方的无知,似乎已经是看见了对方惨死在自己剑下的场景。
随后,就见他再一次的举起了剑,并用出了同样的招数,刺向了对方。
他很清楚,对方此刻的后背已是紧贴石壁,而他这五道剑影之中的实剑,正是藏在上方那道刺向苏无轼头颅的剑影之中。
而以他的判断,这位道宗的大弟子此刻已是强弩之末,除非对方能够施展出太乙真经中的三尺阴阳,否则的话,他将必死无疑。
此时此刻,苏无轼那已是被鲜血湿透了的后背,的确是紧紧的贴着身后的石壁。
他也已经能够感受到这股,来自于身后方的冰冷之意。
同时,他也看出对方的这一剑中的杀意,已经到达了顶点。
但即便如此,他的脸上却并没有丝毫的惧意。
虽然他的身上,有着十余处伤口,虽然这些伤口,还在向外流着血,但却丝毫没有影响他那双锐利的眼眸。
随后,就在前方袭来的五道剑影即将击中他身体的各个部位之时,只见他全然不顾其余四剑的方向,而是直接扭头躲开朝其面部袭来的剑影。
紧接着,他手中的云水剑,更是以一种极为刁钻的角度,刺向了对方的咽喉。
“什么!!”。
此时,嵩山剑叟那双已是有些浑浊的眼,此刻竟然是睁的巨大。
他根本没想到苏无轼会做出如此的反应。
他本以为这一次,对方还是会像此前的十余次那般,被自己的剑影所迷惑。
然而,对方既然能够如此直接了当的扭头,那就只能说明他的剑影,已经被对方看穿了。
因为只有看穿了他的实剑之人,才会有这自信,不去防御他的其余四剑。
他心中的震惊之情,早已是无以言表。
可这震惊之余,在面对对方这刺向自己咽喉的一剑之时,他只能是侧身躲避。
但随即,另一件令他震惊之事,却是再一次的发生了。
因为就在他准备动身左闪之时,他的腰间,却是突兀的生出了六片淡蓝色的光刃。
这六道光刃正死死的将他的身躯,锁在了原地,令他动弹不得。
不仅如此,当他想要收回直刺的长剑之时,他却是再一次的看到了另外六片光刃,正死死的封住的自己右手的手腕处,并牢牢地将他的右手,定在了空中。
“这是!!!”。
他想不通,想不通同样的招数,为何这其中的封锁之力,今日会如此之强,强到令他一时之间竟然是难以动弹。
他此刻已是大惊失色。
他知道这六片光刃是为何物。
因为就在出海前的那场比试之中,苏无轼就曾经施展出这样的一招。
他知道此招名为六杖光牢,乃是道宗的术法之一。
但在他的印象之中,施展术法之人,皆是需要手中的法印相配合。
而他方才分明没有看到对方有任何施法的动作。
所以,对这突如其来的锁身之术,他更是感到了莫名的恐惧。
可是,说时迟,那时快。
就在他所有本能的反应,皆是被对方所发出的光刃给封锁住的同时,只见一道亮银色的寒芒划过。
随后剑出如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