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一杰的解释不算完美,但也很好的回应了台下“善意提醒”的那位的观点。
不过说起来……关于感情这种东西到底有没有,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毕竟一个科学事实是本着谁提出,谁举证的原则的,全凭不确定的猜测得出的结论显然不能令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信服。
当然了……毕竟感情这种东西属于信则有不信则无,引人而异的,也没说非得就要所有人承认万事万物皆是有感情的,又或者让所有人都相信其实我们所谓的感情不过是体内分泌物带来的一些化学反应。
所以,在发现曾一杰是属于“感情存在派”的时候,台下不少人的表情就变得不再那么认真了,因为他们觉得曾一杰提出的“霊基生命”应该就是“灵魂”这种范畴的东西。
而对于科学研究者来说,“灵魂”到底存不存在却是有一定的统一性的,因为这个东西不具备可观察性,也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灵魂”是存在的,但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大家又都是普遍相信“灵魂”是存在的。
就好像曾一杰对于“感情”的观点是一样的。
“我知道大家对‘感情’的理解是存在分歧的,毕竟有实在的理论可以说服不少人,‘感情’是无用甚至不存在的东西,但我也提醒大家一点,于人类而言,尚未得知的东西并不见得就不存在,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盒子里的猫是生是死永远都是确定的,不能因为我们没有去直接观察就说猫是处于既死又生的状态,所以……希望大家能保有确定性来看待问题,而不是为了严谨而严谨。”曾一杰这番话倒是让不少人重新有了兴趣。
游格格不是专业的研究人员,但她知道什么是薛定谔的猫,也知道在座的众人为什么会对“感情”的存在与否有如此之大的分歧。
可是她不能理解的是,这些和“霊基”生命有什么关系呢?
之前提到的碳基和硅基好像也完全是抽象的概念,并没有实际,确定的东西,单凭这些,曾一杰真的可以说服大家相信“霊基”生命是存在的吗?
这一点游格格有点杞人忧天了。
曾一杰当然不会随随便便就作报告,他敢说就证明他的确掌握了一些成熟的,确定的东西。
只不过“霊基”和他之前一直在研究的“生物遗传溯源论”有点不着边。
见众人重新认真起来了。
曾一杰终于把“霊基”生命的有关特征展示了出来。
这份展示报告中共有十五张图,三万字的注释,如果详细的说明可能要浪费大量的篇幅和时间,所以这里只做简介。
十五张图分为三类,分别是:动物类、图形类和记录类。
其中动物类的照片共有五张。
分别是:一匹正在做算术题的马、一只正在拿石头扔游客的猩猩、一只对着镜子发呆的猫、一只正在拯救同伴的老鼠和忠犬八公。
这只正在做算术题的马叫汉斯。
当人们问它8+3等于多少的时候,汉斯会通过前蹄
点地的方式给出正确答案。
而且不仅限于某一个具体的计算题,甚至不需要让它的主人在场,任何人都可以向汉斯提出比较简单的算术题,而汉斯大多数时候都可以给出正确答案。
因此,汉斯曾一度被认为是表明除了人类以外,动物也拥有高等智慧的代表。
但后来……人们通过细致的研究发现,汉斯之所以可以准确的给出答案并不是因为汉斯能够理解人类的数学公式,而是通过观察提问者的表情进行回答。
也就是说,当它发现提问者的因为自己的敲击声逐渐接近正确答案而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就会适时的结束敲击,这样就可以给出正确的答案。
如此一来,汉斯会算术题这一点好像已经成了“骗局”,它也就不能再证明其他生物是拥有高智慧的。
但是……汉斯这种强大观察能力却也让不少人感到震惊,因为汉斯只是通过观察就理解的人类的意图,并且给出了正确的“答复”,单在这一点上,人类就已经输了……
所以就像今天人类与“先行者”的接触一样,也有人提出过一个大胆的假设。
“先行者”之所以会如此安分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处于低活力的状态,更重要的原因在与它们也在观察人类,而且越来越熟练了,同时因为人类对它们不具备威胁,所以它们才没有表现出“攻击性”。
就像饲养员对待小老虎一样,就算这个小家伙再怎么冲你吼,在它长大之前的这段时间,饲养员是绝对不会认为小老虎对他有什么威胁的。
说完了汉斯,再说说这只向游客扔石头的猩猩。
通常来说,猩猩会把自己的排泄物,或者一些树枝石头扔向人类是一种表达厌恶的举动,并不算是很稀奇,因为猩猩做出这样的举动需要一个客观的外力。
也就是说,它绝不会刻意去这么做。
可是照片中的这只黑猩猩不同,它不但会向游客扔石头,而且会提前为这种举动做准备,也就是说它向游客扔石头并不是因为愤怒,而可能是因为觉得“好玩”,甚至是有“计划”的行为。
不过当人们发现这只黑猩猩的举动后,一些人仍坚持认为这是一种异变的“习惯”,它只是在某个确定的时间重复一个“习惯”而已,这并不能代表它是有“计划”的。
但……当动物园的管理人员把这只黑猩猩事先准备好的石头清理干净的时候,这只黑猩猩对游客扔石头的行为依然没有终止,甚至为了避免自己准备的石头被清理掉,它开始学会把石头“藏起来”,并且是“藏”在很多个位置,这样它就可以像个游击战士一样,享受着在不同地点“出其不意的发起攻击”的乐趣了。
对镜子发呆的猫原本只是新兴的“知物派”画家唐兴德在2025年的个人画展上展示过的一幅油画。
可曾一杰展示的却是一张照片。
照片中的猫叫KK,是一只由俄罗斯研究人员饲养的用于和“先行者”接触交流的俄罗斯蓝猫。
在注释中
,这名俄罗斯研究人员曾多次带着自己的猫与“先行者”进行接触,不过最开始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先行者”了解更具体的除人以外的活的动物。
但不知道为什么,“先行者”对KK完全不感兴趣,甚至KK坐在它身旁也无法引起它的注意。
倒是KK对“先行者”充满了好奇。
后来因为接触效果不佳,KK被留在了宿舍里不再参与接触研究,但是这名研究人员却发现KK在与“先行者”接触后行为变得有些异常。
而其中一点就集中在这张照片上。
KK开始“喜欢照镜子”了。
而“喜欢照镜子”对于动物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区分智商高低的分界线。
因为大部分动物都无法通过镜子认出自己,所以,当把猫、狗之类的动物放在镜子面前的时候,它们会表现出警惕,好奇,甚至愤怒,并富有攻击性。
可是与之相对的,人类婴儿即使从未见过镜子,也会很快就意识到镜子里的是自己,并借助镜子来触碰自己的身体。
同样的还有许多灵长类的动物,比如黑猩猩,它们也会很快就认识到镜子里的就是自己。
因此可以说能从镜子里认识到“自己”是一种高智商的表现。
而KK的行为似乎就印证了这一点。
但是在对KK的大脑进行扫描的时候,研究人员却发现KK的大脑并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现有的观察无法解释KK对“自我”认知的这种行为“进化”的起因。
唯一能作为解释的就只有与“先行者”接触这件事。
为此,俄罗斯方面又找来了几只猫,但是经过与“先行者”的接触后,这几只猫却没有表现出对“自我”的认知。
它们依然我行我素,毫无变化。
拯救同伴的老鼠来自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
为了验证其他动物是否存在“感情”,或者同类之间的“同情”,科学家们招来几只大鼠,并把其中一些关在笼子里,然后又在笼子外边放着大鼠喜欢吃的东西。
这时再将被观察的大鼠放进实验区域,来观察它是选择去吃东西还是救自己的同伴。
结果实验表明,大多数时候大鼠会选择先去救自己的同伴,并且有不少大鼠都成功了,当然……也有一些会选择食物。
通过这一研究科学家们似乎确认了一点,那就是大鼠是有“感情”的,这从它们拯救同伴就可以看出来,而那些选择食物的大鼠则只是相对的比较“怀”而已。
可是当科学家们把实验结果公布出来的时候,却也有一些人说,大鼠之所以会救同伴并不是因为它们是有“感情”的,而或许只是因为它们听到了同伴的“呼救声”,而这种“呼救声”在动物界中普遍存在,并且会引起大鼠身体的极度不适应,这样它才可以确保族群的延续,保障自己的安全。
也就是说,大鼠会救同类完全是为了解除这种“求救”警报,而不是因为它们有“感情”。
。九天神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