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穿进去了!”
惊喜的声音响起,是一个身材纤细,穿着团纹藕荷和酡色相间衣裙的女孩子;她将手中的针线举了起来,银针在月光下似乎泛着微光。
她选了一根颜色和她的衣裙很是接近的丝线,
在这样的光线下,实在是有些难看得清楚,
不过,
从她那欢快的语气中,还是明白,她果然是第一个将针线穿进去的。
“阿娘你看!我穿进去了!”
那姑娘举着手中的针线,兴奋地朝着楼下说道。她朝着说话的方向站着一个妇人,那妇人周围的其他人纷纷朝她们母女投去眼光,在众人的注视下和自己女儿欢心雀跃的语气中,妇人的表情带着隐隐的得意。
“好怜儿,好孩子,”
“快下来吧!”
少女应了一声,匆匆将手中已经穿好的针线丢入针线盒中,从自己坐的位置爬起来后,提着裙子噔噔噔地从高台上下来,
母女两人相拥在一起,
看着她们两人欢喜的模样,其他妇人又将自己的目光投到上面,还在努力的自家的女儿身上。
穿针倒不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情,只是水光潋滟,晃悠的人眼睛花;白锦儿虽然女红不好,但是眼神和手上的活计都做的还不错——她是第三个穿完的,
将手中的针线在月光下举起来看了看,便放回了针线盒中。
毕竟她的家长不在这儿,她自然也没有需要谋求表扬的人。
提着裙子从高台上下来,
因为是孟家请来的客人,所以那些夫人和小姐们对自己还算客气,纷纷点头示意,白锦儿也一一回应了。孟金氏看见白锦儿下来,对着白锦儿笑了笑,
“白小娘子真是快,”
“想来织女娘娘看见你手如此巧,也会十分高兴的。”
“孟姨过奖了。”
因为此时孟如招还没有成功地将针线穿好,所以白锦儿也并没有一直和孟金氏讲话,怕打扰她。只是简单地寒暄了几句,白锦儿便自己走到了一处比较安静的角落,然后抬头看着高台上的其他人。
“诶丫头!”
石玉宁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白锦儿闻声看过去,正看见石玉宁和陶阳,都带着笑容朝自己走来。
“不错嘛,这么快,”
石玉宁来到白锦儿的身边,笑嘻嘻地和白锦儿说道,
“虽然不是第一,但是得了第三,也是很不错的嘛。”
“你这是夸我呢,”
听着石玉宁的话,白锦儿不由得笑了起来,
“还是变相损我呢。”
“你看看你,我这自然是夸你啊,”
“你要这么说我,可真是伤了我的心呢。”
“去你的,”白锦儿轻嗤一声。
“真的很厉害,”
就在石玉宁和白锦儿斗嘴的时候,一旁的陶阳忽然缓缓开口。白锦儿转头看向他,看见少年带着笑,温柔地望着自己。
和刚才和石玉宁斗嘴时不同,
听见陶阳和自己说的话,白锦儿并没有打趣反驳了。她抿着嘴笑了,显然是陶阳说的话,表示了认同和接受。
两人默默地看着对方,都没有再额外说什么别的话了。
“喂喂喂,”
本是极温馨的一幕,但是很明显,旁边有的人却“不满”了起来——
石玉宁怀抱着手,脸上的表情满是嫌弃,
“我还在这儿呢,能不能收敛些?”
“还有,”
“你这也太过分了吧丫头。怎么我说你就说是我损你,换了三郎,你就不说了?”
“那你要是平日里就好像三郎似的,靠谱些,”
“我自然也不说你。”
“嘶——”
少年故作夸张地捂住了胸口,摆出一副很是受伤的模样。
“我可不要再独自一人和你们在一起了,”
“真是过分,”
“二娘子呢,二娘子呢?”
被石玉宁说到的孟如招,此时依旧坐在高台之上。她食指和拇指捏在一起,中间恍如无物;那细小的线头就好像是有生命似的,
却有自己的想法,
根本不按着孟如招的想法走。
少女的动作逐渐急躁。
果然每年里,最不喜欢的就是乞巧了!
孟如招在心里这样喊了一声,
随后又默默地给天上的织女娘娘说了抱歉。
不过想来,明明是织女娘娘和自己夫君一年一相会的好日子,他们夫妻在天上看着自己这么笨手笨脚的,想来心情也会不好了吧。
唉
不过比起织女娘娘,孟如招还是更畏惧自己的母亲,
她此时就站在高台下面看着,等着自己下去呢。
想到这里,孟如招还是努力地叫自己沉静下心来,继续穿着手中的针线。
孟如招不是最后一个从高台上下来的,
不过也差不多了。
她下来的时候,眼神有些躲躲闪闪,脚步也不像是平常那样了,总是一副虎虎生威的样子。
少女迈着不符合自己性格的小碎步走到孟金氏的面前,
“阿娘”
她说话的声音也很是小声,看来,是很怕孟金氏因为自己在乞巧时的表现而责骂自己。
孟金氏看着面前低着头的少女,
忽而无言。
但并不是因为孟如招心中想的那个原因,
只是孟金氏看着孟如招站在自己面前,乖巧的模样,忽然想起从前,她犯了什么错误的时候,也会这样子,低着头站在他们夫妻二人的面前,
而那时候,
孟金氏还能看见少女的头顶。
可现在,就算是低着头的孟如招,也已经与孟金氏平齐了。这也好像是在提醒着孟金氏,这次的乞巧会,是孟如招的最后一次乞巧会了。
到了明年的时候,孟如招也会和自己一样,成为自己的妻子,母亲,
而不再只,单单是自己的孩子了。
只是,这孩子被自己娇纵惯了,她真的,能做好别人的妻子,打理好一个家庭吗。
孟金氏脑海中思绪万分,
在她的眼中,孟如招永远都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女;未出嫁前,担心她未来的夫婿挑选的不好,担心她的亲事,可真要出嫁了,又觉得是万分的不舍。
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
孟金氏缓缓抬起手,摸了摸孟如招的发髻。
“好了,”
“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