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赵诺很敏感,认为别人把他当成怪物看待,渐渐的远离了人类,越来越孤独。在私塾里也几乎没有人跟他交往。家里人看到他头上掉头发,很担心,也为小赵诺寻良药。
家里种的树长大,比他还高了,一片桔树林子,他更懂事了,有时父母在另外一片桔林里干活,他会单独的呆在一片桔树林子里干活。
赵诺锻炼了一项能力,挖土的能力,家里挖土的任务渐渐的被他接过来,而父母则施肥,埋已经施好肥的土。
赵诺的弟弟赵刚更贪玩了,几乎不做家里的事,天天要玩到很久才回来,惹得父母操心。
“赵诺,你弟弟到外面玩去了,你也别干活了,你也到外面去玩,将来家里的财产你和你弟一人一半,他没干活,你别这么蠢!”村里有人取笑赵诺,说赵诺太务实了,要他到外面去玩。
赵诺微微一笑,不回话,低头继续干活。取笑他的人懂得赵诺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为人老实,就没计较赵诺的不回话。
赵诺听到这样的话,不止一个人说,也不止一句,他都只是笑一笑。
赵光和赵氏很勤劳,家里的老屋子拆除,开始建新的屋子,请了人也自己动手建屋子,小赵诺在读书,因此他没有帮上忙,他弟弟小赵刚也是如此。
这间新屋子在村里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坏。挖了点山土,这间屋子建在路边,两间睡房,一间厨房,一间客厅。
这间客厅里有四张椅子用得最久,这是一种藤椅,是赵氏一点一点编成的。夏天。兄弟俩就在藤椅上睡觉。
在藤椅上睡觉的还有一只猫,麻中间白的猫。有时这只猫睡到了两兄弟的身上。晚上两兄弟睡同一只床,这一只猫也从窗户边钻进来。
这只猫很可爱,呆在窗户边会‘喵喵”的叫几声,小赵诺会醒来,打开窗户,这一只母猫会钻到被窝里。陪着兄弟俩睡。
这间房子承载兄弟俩很小时候的童年。有一次厨房着了火。只烧了厨房放柴禾的地方,没有烧了屋子。
这间屋子的前面有一盘棋,村里人路过,会下这一盘棋。只是让人乐一乐的棋。小赵诺和同龄的亲戚会下这一盘棋,他不会跟别的人下,只会跟同龄的亲戚下。
这间屋子很奇怪,养不大狗,却能养活猫,可能是猫欺负狗吧!
时值赵诺十四岁了,他开始上初私塾,而他的弟弟却在上小私塾。
勤劳的赵光和赵氏要负担兄弟俩的学费,就又生起了主意。扩大养殖。
养猪!猪肥施到桔子树里。做壮果肥,很好。此时的桔子树嫁接成椪柑树和冰糖柑树了。
另外家里的桔子林番了一个番,又在新的山上栽上了桃子树。
赵诺上初私塾,每天回家,人更高了。年年日日的劳做,他的身体更加的有力,走起路来速度很快。回到家里,先是完成学业,然后继续帮家里干农活。
放假的日子,赵诺不会到外面去玩,因为没有了朋友,别人把他当成怪物看待,除了那两个朋友,其他的人皆远离了他。
赵诺十四岁做的农活更多了,别的小孩在外面玩,跟女孩子嘻嘻哈哈,他面对的却是一头头的猪,一棵棵的树。
十四岁,一些孩子萌动了春心,开始接触异性,而赵诺却独自一个人在家干着农活,父母做另外的事,他做的事不同,就处在另外一片桔子树林里。
幽静的桔子树,很阴森,有的桔子树是建在坟上。赵诺有时挖土能挖到枯骨,不过赵诺不会介意这些,因为这些树不是他们家里人种下的。别的人家不管理这些树了,赵光就出钱得到这些树,继续管理。
有时做得晚了,能看到月亮,天快看不见了,赵诺才离开这样的桔子树林。这样的环境有的人会害怕,可赵诺一点也不可怕,他宁愿呆在这样的环境里,也不愿意呆在人多的地方。
此时的他更加的怕人,少与人说话。家里人远房亲戚来了,他也是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出来,看书,学习,逗猫。
此时的猫不是第一只猫了,而是那只猫的女儿,又是一只母猫,那一只老母猫失踪之后,就会有一只差不多颜色的小猫来到这个家里,陪着兄弟俩。
第二只母猫和它母亲那样,晚上有时去捉老鼠,有时和兄弟俩睡。它更加亲近赵诺一些,时常爬到赵诺的腿上来。每回赵诺一家子吃饭,它就会爬到赵诺的腿上。
赵诺在上初私塾时,有三个朋友,后来狠心断了一个朋友的关系,而那两个没断的就是一直陪着他的人。
断的那个人走的路不同,终归会断,所以赵诺早早的断了这份友谊。赵诺性格开始孤僻,不想别的人帮他,受了伤自己添伤口,难过了自己蹲在一边。
在走人多的地方,他害怕,从别人的眼神里,他觉得那个人是在说他是个怪物,他头上掉头发的病依然没有治好。
就是因为这个病,他越来越远离了人群。放了学,就匆匆的回了家。
初私塾里,好多人没有跟赵诺打过招呼。不知道赵诺叫什么,赵诺也知道别人叫什么。有一些男孩倒是能和赵诺说上一两句,而那些女孩几乎全远离了赵诺。
赵诺看这些女孩的相貌是渐渐的模糊,没有跟这些女孩说过话。
赵诺十五岁,家里养猪没挣钱,反而亏了钱。有时赵诺要清洗猪圈,还要和饲料喂猪。这时的赵诺才十五岁。别的孩子在外面玩,他却要做这种又脏又臭的事。
因为亏了钱,家里又进入贫寒时,他懂得家里父母的不容易。没有怨言,也知道自己没有朋友,到外面去玩,没有朋友陪着玩。真正的原因是赵诺知道他是这样的命运,所以把‘玩’全都斩断了!!
远离别的小孩。远离好朋友,皆是如此,斩断‘玩’!!
村子里别的人,都觉得赵诺很能干,都夸赵诺跟他的父母一样的勤劳。
可天公不作美,养了几年的猪全亏了,欠了更多的债。
时年赵诺十六岁。因为欠了债。就不养猪了,开始了养鸡,不是养几只,而是养几万只。
一有空。赵诺就养鸡,放饲料的事是赵诺在做,因为赵诺走得快。他和父母在远地方管理果树,到了喂鸡时,他就回家做这样的事。当年养猪也是这样,因为他走得快,也有力气。
养鸡采用半放养式,围着果园放养,鸡肥落入土里。壮大了果树。
可天公太可恨了。养鸡同样亏了,老天真是瞎了眼!
养了三批鸡全亏了之后,赵光和赵氏决定再也不弄养殖业了,专心弄果木业。果树长大之后,就没有弄种菜了。
赵家的果园年年丰收。赵诺的管理很到位,因此年年盛产。
赵家有几种不同的果树,以椪柑、桃子、李子、冰糖柑为主,还种过葡萄。
先是桃子果实成熟,再是李子果实成熟,接着是冰糖柑、椪柑果实成熟。
桃子树种得很远,在山上,每回采摘果实是在炎热的夏天,桃子上有绒毛粘到身上混合汗珠很痒。
赵诺负责运输,因为他走得快。右手提一蓝子成熟的桃子,左手也提一蓝子成熟的桃子。而赵父则用扁担担桃子下山。
赵诺的双手和双脚皆孔武有力,唯独肩膀没力,挑不起担子。
这种桃子成熟期不同,不是一致的,有的早熟点,有的晚熟点。从采摘开始到采摘完要一个月。
赵家要在火热的骄阳里,做这样的事,中午大热的天,别的农民午睡了,他们要做这样的事。赵诺是十六岁,别的孩子在家里,而他在山上做这样的事。
夏天,山上比平地更热。做这样的事是从赵诺十五时就开始了。当中的桃树有一半是他栽下去的。因为他会挖土,有空就挖好了洞,到种桃树时,没空了,就是他的父母种桃树。
冬天,这些桃子树处在冬眠里,要修剪。桃树修剪则来年会更丰收一些。
冬天穿着厚厚的衣服,带着手套,拿着枝剪,在数九寒风中修剪。做这样的活是赵诺和赵氏在做。
赵诺和赵氏皆冻得嘴唇发紫,而赵光在干力气活。
又有人取笑赵诺,说弟弟没干这样的活,你别干,也去玩。
赵诺笑一笑,没回答这个人的话。
取笑不是真的侮辱赵诺,而是开玩笑,其实是关心赵诺,说这样话的人皆是赵氏和赵光一个年纪的人,而和赵诺差不多年龄的人皆到外面玩去了。
赵诺懂得农业无前途,又知自己在外面无法发展,因此就不介意弟弟赵刚在外面的玩耍。
“我的性格内向,不适合在外面发展,小刚性格活泼适合在外面发展,两兄弟不能全呆在家里,我为长兄,我就呆在家里吧!!!”赵诺看了看自己的亲弟弟,都是这么想,没有生不好的气,兄弟俩处得很不错。
赵诺十六岁后半年,头上落发的病经过几位大夫的治疗,终于好了,满头乌黑的头发,人又高,看起来很英俊,就是不够阳光。
抑郁的眼神,沉默的形为举止,远离人群的思想,他一直是孤独和寂寞。
一年中到小溪里抓螃蟹、钓鱼、钓蛇的次数更少了。
桃子树站在地上就能采摘到成熟的果实,因为桃树很容易压弯,果多就压弯的枝干。而李子树则要爬到树上去,有的地方要架楼梯。
李子树的果实比桃子树的小,采摘完一蓝子李子比采摘完一蓝子桃子要慢很多。
桃子和李子一但成熟了,不采摘下来,会熟透的。熟透的果实卖不出去,因此赵诺和父母一样都是穿着雨具,来摘果实。
雨打在眼睛里,还是很疼的,爬树和踩楼梯采摘果实都很危险。有一回赵氏采摘李子就摔断了左手,后来医好了。
李子树不需要修剪,也不需要施肥,它的经济效益还是可以的。赵诺既会走路,也会爬树,有一个外号就叫‘猴子’。
不过,这个外号也就两位好友称呼过一两回罢了,他们都称呼赵诺的小名。赵诺听他们称呼自己的小名,他非常高兴。
赵诺只有这两个朋友,村里人只知道他的小名,也不会称呼他,一些人根本不知道他的正名。因为少与村里人打交道。
桃子树的寿命短,因此就再种上了另外一种桃子树,前一种桃子就要寿终了。第二种桃子树的果实成熟时和李子差不多。
每年,桃子树和李子树是一年当中的前一半时间劳做在它们的身上,而一年的后一半时间劳做在桔子树身上。
桔子树每年要挖土施肥,赵诺充当挖土的主要劳动力,挖土的确快,因为他是用铲来铲土,村里的人看到赵诺用铲来铲土比用锄头更快,他们也买铲来铲土。
赵诺在桔子林里呆的时间最长,放假时,就到了桔子树里挖土。挖好土,父母就放肥料就行。
当桔子树上的果子有一半大时,就要寻木枝来撑桔子树枝。
桔子树枝易脆,结满果会弯下来。桃子树结满果不会弯断桃树枝,而桔子树则不同,弯下桔子树枝会脆断的。
赵家的果园里,就有很多的木枝,长的比赵诺高很多,赵诺伸直了手都够不到。这些长的就是撑高处的桔子树枝。
短的比赵诺短,是撑下面的桔子树枝,下面的桔子树枝弯下来,碰到了土,受了湿气,那么这个果子会烂掉,因此不能让下面的桔子碰到土。
撑树的任务又是赵诺做得多,因为他人高,会爬树,站在凳子上,他不怕。赵诺不想父母摔着了,就说自己最在行这个活。
赵诺有时不小心,摔下来,他的身手敏捷,落地后,没有出现骨折的情况。
赵诺的身体并不好,血液里的血气不是很旺盛。时常冷冰冰的,性子也冷。倒是不怎么生病,经受了大自然的风雨洗礼,身体的抵抗力还是不错的。就是冬天有点怕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