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在身后
我因为刚参加工作,和大家的关系没熟到那个份上,也没参与过他们的叠罗汉式的互动,现在忽然对我这么淋漓尽致的展现你的表情,我可没工夫看你表演。
再后来,我的工作就陷入了无限的莫名其妙的失误循环当中。
为了从各种失误造成的麻烦当中解脱出来,我逐渐练就了谨慎的行事风格、严谨的工作态度,避免任何一个可能造成失误的事情发生,真是受益良多。
我不能说我工作中的不顺利是她一手制造的,因为没有证据,但是这不妨碍我在和她接触时高度警惕的做事习惯。
我就这样认认真真地工作着,却依然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对我这样。
后来,我谈恋爱了,再后来,我结婚了,然后有了孩子。我依然过着八小时小心谨慎,十六小时欢乐无限的日子。
又过了一些时日,有一天带着孩子在动物园看猴山上的猴子蹿上蹦下的玩耍,旁边一个女学生指着猴山上的两只猴子,对另外一个女学生说:
“你看,它们那是在骑威。”
声音很大。
我这个成年人觉得有些尴尬,尴尬的还有另外几个成年人。
也不知是哪根筋搭上了,几年前那个休息室里的画面一下子跳出来,豁然开朗!原来当年他和她在那里正在做不可描述之事呀,穿得也太整齐了,头朝外脚朝里,什么也没露出来。
有个心理测试图,相信大家都见过,一张图片,孩子第一眼看到的是几只跳跃的小海豚,成年人第一眼看到的是纠缠在一起的两个男女。
佛印对苏东坡说:
“观君坐姿,酷似佛祖。”
苏东坡对佛印说:
“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
苏小妹说:
“心有所见,目有所见。哥哥,你输了。”
都怪我当时一副成年人的样子却有一双未成年人的眼睛,当然也就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平时印象里是打打闹闹的画面,看见类似的姿势,想当然的认为那也是在打打闹闹。
后来又过了一些日子,他和她在我们班的值班室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那天我不在场,听在场的人说,新来的小姑娘不知什么原因,惹得他很不高兴。他非常不客气的数落那个小姑娘,小姑娘觉得委屈,又是在自己的班里,就和他分辩了几句。
大家正在惊讶的时候,她不知为什么忽然开口为小姑娘发声。声音越来越大,口气越来越不客气,最后直接挡在那个小姑娘的身前,和他大吵。当他最终离开之后,她哇的一声痛哭流涕。
围观这场口战的一众大姑娘小姑娘们都震惊了,不知她这个劝架的怎么比吵架的还激动?觉得她是大姐大,她这是仗义执言,钦佩得不行,感动得不行。
他和她之间估计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她这是在借别人之事发自己之怨。
《论语》上说:
“为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她是女人,要不然他干嘛跟她做那种事?她现在在怨。
可怜的不明真相的群众们呐,她是个聪明人,自己发了邪火,还让小姑娘对她感恩戴德。我回想起我上班之初,她也对我诚恳呵护过,不由得背后一阵阵发凉。
如果在我撞破他和她的事时,他们不动声色,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看见了什么,后来也不会知道,因为我根本就不会记得有那样一天,更别说还会记得那天里发生的事情。
他们在那一天的下午不约而同地对我恶言相向,突然地态度转变,让我对那一天有了特别的记忆,并反复审视自己的行为,希望搞清楚其中的缘由。
那一天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被我过电影一样反反复复的在脑海里审视,虽然没有找到我希望找到的答案,但是,那些特别的记忆被顺理成章的留在了脑海里,并在之后的某一个时间点让答案自己跳出来。
经验告诉我们,制造秘密的人首先不要惊慌,出卖秘密的人肯定是你自己。
对于秘密和打探秘密,我选择不好奇,如果对方在说他自己的事,最好能在他开口之前转移话题。
事情的发展总是不由我们控制,即便我们是制造事端的人。
又是发展,又是控制,你以为我要讲一个很大的事?不是,我要讲一件很小的事。
在我家东边不远的地方有个食品店,食品店很小,只有一个外卖的窗口。窗口里面只有四五平米的样子,有操作台,两个伙计兼具制作和售卖。
窗口上面是招牌和他们产品的照片,窗口下面是玻璃展柜,放着各种小食品。守在路口,旁边就是车站,人流还可以,但生意却不是很好。
我手里正好有十几块零钱,看见橱窗里的东西,觉得有些饿,走过去准备把手里的钱花掉。
一个伙计给我称食品,我要了两种薯片,看了价签,我估算了斤两,知道手里的钱大概可以买多少。
那个小伙子称完第一样薯片,我又大致估算出了下一种薯片会有多少,拿在手里边走边吃刚刚好。
“十八块五,十八吧。”
嗯?和我的心理预期有出入。
“你看。”
小伙子指了指电子台秤的绿色数字。
“不对,你肯定是弄错了,你重新称一下吧。”
“肯定没错,就这么几两的东西。”
“对呀,只有几两,你算算,按你的价签会是这个钱数吗?”
另一个伙计停下手里的活儿,转过身说:
“我来给你重新称吧。”
他把两个袋子从电子称上拿下来,又一个一个放上去。称第一个的时候,他按了几下称上的按钮,放第二个的时候他又按了上面的按钮,和刚才那个伙计的步骤一样,称第二个的时候并没有把第一个袋子拿下去。
我知道,这是很人性化的技术,电子秤会将前一个的分量排除,再将后一个的价格累加,所以他这样做的时候,我并没有说话。
我还知道,如果电子秤下面放一些柔软的东西,称出的分量要比实际的多。我也知道,如果电子称向顾客倾斜,称出的分量也会比实际多。
我这是道听途说的哦,大家千万别当真。
“十二块……就十二块吧。”
小伙子报出了价格。
“我不是故意的。”
先前的那个伙计给我道歉。
“哦,你好像是按错了键,把第一个的分量称了两遍。”
嘴上虽然这样说,尽量摆出安慰他的样子,但理智告诉我,他是故意的。这是我常常要经过的地方,知道这个店一直是他们两个在打理。
刚才他们两个配合那么默契,让我想到了一句话,能骗一个是一个。
生意不好通常是产品质量有问题,酒香不怕巷子深,不能说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放之三海肯定准,尤其是长时间经营的坐商,专有名词叫做“贾”。
食品店生意不好,应该是食品做得不可口,其次是卫生状况不佳,再其次是服务态度有问题。
我这样说,专业人士大概不认同,会说我是凭想象推衍出来的。但是我觉得很多事情其实没有他们看起来的那么复杂,说出一堆理由就是在给自己找理由,理由超过三个,从第四个开始,就是在给自己找借口。
这小店的生意不好,首先是他的食品口味确实一般般。口味差没关系,可以想办法改进。他们却把功夫花在了食品以外的地方。两个小伙子选择用欠佳的人品弥补欠佳的质量,我觉得这个代价有些大了,本末倒置。
事情的发展总是不由人们主观控制,即便是制造事端的人,两个小伙子把质量问题演变成人品问题。
他们这样算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他们是做薯片的,专心致志的对付薯片就好啦,把马铃薯搞明白就一通百通了呀,实在不行,不做薯片,改成炸薯条试试,也很好的啦。
不把功夫花在圆乎乎的马铃薯上面,也不把功夫花在香喷喷的油脂上面,而是花在对付顾客上面。
马铃薯都对付不了,还想与人斗智斗勇。
能拼技术的时候偏要拼智商,这个难度有点儿大。
何止是这两个小伙计,这样的人在现实中比比皆是。
送给他们一句话,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
整天描眉画眼专心打扮的姑娘,对整天扎在书堆里专心学习的姑娘说:
“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学习多难呀!”
整天扎在书堆里专心学习的姑娘,抬起头认真的想了想,对整天描眉画眼专心打扮的姑娘说:
“你那条路更难。”
d看小说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