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在身后
中午了,去旁边的小吃店买一碗牛肉面。
正在养胃,最好是粥,没有,面条成了首选。
有榨菜肉丝面,担担面,雪菜肉末面,牛肉面。
“哪一种不辣?”
“牛肉面。”
“好,来一碗牛肉面,多少钱?”
“十八。”
给微信充了二十块,扫店家的二维码,付款成功。
几分钟后大碗端来,好多汤,面不多,几块牛肉一团海带丝。
面这么少,我心里这样想着。通常我觉得少的时候,不是这么少,是因为我饿了。真的饿了,吃得并不多,有一点就饱。所以当我觉得少,通常会吃得很撑。
这一次依然如此。
我们吃东西的量,通常是以餐具的大小为标准,而不是真的以自身需要为标准。
餐具是以平均饭量为参考的,商家的还要考虑端上来时的感官体验,食材的经济与否。
我不怎么做饭,现在大人孩子都不用我操心了,我就开心的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想吃哪家吃哪家。
欢乐在这里,悲惨也在这里,到外面吃,点一份宫保鸡丁就不可能再点酱爆鸡丁,因为一份都吃不完,怎么可能奢望一顿饭吃到两个菜?
一份菜都吃不完,就吃半份,半份是什么?半份是盖饭,所以最后只好吃盖饭!
所以当大家聚会,一次就可以享受十个菜品时,我是有多开心,剩我一个人吃饭时,想品尝到十种菜品要用两个星期。
我是不愿意剩饭的,用我以前听到的一个说法来解释我的观点:一粒粮食,它长了好几个季节,然后被采摘运输加工,然后送到你面前,你怎么可以什么都不做就让它错过?
所以即便是盖饭,对我来说量也是有些多的,但我依然尽量把它吃完,所以,唉,撑!
一碗牛肉面吃完,感觉我的胃就是一个盛着牛肉面的汤锅,然后想,其实三分之一的量就正好了。
三分之一是多少呢?就是一杯麦当劳早晨的咖啡。
不是咖啡,是那个咖啡杯的量。
不光是一碗面,一个鸡蛋煎饼,体重一百八的也是那么大的一张,体重八十的也是那么大的一张。
一杯可乐,一根冰激凌,十岁的孩子和三十岁的成年人拿到的都是一样的。
你可以说,嫌多的吃半根,嫌少的吃两根。
其实我们常常就忽略了,多少就是它了。
但这个多,这个少,真的适合当事人吗?
所以想要吃得可口还是自己做,可口不但包括食品的质量,还包括食品的数量。
哎呦,以前,我觉得不费心在做饭和家务上是对自己好,现在我有一点点不这么想了,我觉得,费心在做饭和家务上才是对自己好。
d看小说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