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都是要回娘家的,女婿陪同。
苏大山今年情况特殊,就在家里躺着。
苏柳氏一大早就带着大宝大丫和一牛车的年礼回了娘家。
好些年礼都是苏母准备的:“现在苏家日子好了,多带些年礼回家,让人看看我苏家的媳妇也是风光的。”
以前日子不好的时候,苏致远都娶不到媳妇,好些人家不肯把女儿嫁过来受苦,苏母心里也是存着一口气的。
不管怎么样,苏母对待几个媳妇是真心疼爱的,此时拉着苏柳氏的手:“你娘这些年也不容易,你趁着过年,多在家多陪陪她,小河村反正就这么大,在家多住几天也无妨。”
苏柳氏含着泪:“知道了,娘。”
半夏爹娘都去世了,娘家也没什么亲人,没地可去,就在苏府呆着。
等苏柳氏从娘家回来,大伙儿又开始结伴走亲戚,一圈下来也耗费了七八日。
……
算算日子,苏致远就要春闱了,坐马车去京城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就算快马加鞭,也要近半个月。
他们怕是正月底就要出发了。
半夏让苏嬷嬷收拾出一个空房间,专门给她炼制、存放提酒丸。
一连好几日,半夏都躲在房间里,谁都不许进来,一忙就是一天。
为了防止以后露馅,半夏这几日都在琢磨如何炼制药丸。
偷偷的买了一堆医药书,凭着自己浅薄的医药知识一遍遍的练习。
当然,炼制的肯定不是提酒丸,是最简单的响声丸,药堂里有卖的。
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摸索,五日过去了……一次都没成功过。
半夏不免有些挫败。
不过,为了装装样子,房间里面的提酒丸倒是越来越多。
苏母不明所以,只当半夏短短数日炼制了那么多药丸,劝半夏歇一歇。
半夏嘴上应着,第二日该怎样还怎样,苏母没法子,便去书房找了苏致远。
苏致远正在温习功课,腰间的腰挂不知何时变成一个荷包,上面的图案是两个小人牵着手,中间还有一个爱心,瞧着很温暖。
苏致远见到苏母,便放下手中的书。
“致远啊,你快去劝劝你媳妇,她一连好几日都闷在房间里炼药丸,从早上一直到晚上,除了吃饭的时候出来,其它时间都在房里,这些日子,脸色都憔悴了。在这样下去,非把身体搞垮不可。”
苏致远虽然不知道小娘子到底在房间捣鼓什么,但是可以肯定,他家小娘子憔悴的原因绝对不是因为累的,而是受了什么打击。
每晚在床上的时候,半夏都在唉声叹气,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一点都不专心……
苏母还在唠叨:“我晚上去那房间里看了,这才几天呐,那房间里面的药丸恐怕都有小山高了,再这样下去,半夏的身体怎么吃得消啊!”
苏致远放下书,安抚道:“娘,别急,我去看看。”
……
半夏正在空间来回搬药丸,可累死她了。
她发现,这空间的小抽屉,里面的东西都是取之不尽的,真好!
现在空间的地里,半夏也不打算种粮食了,以后专门收集珍贵药材,放到空间里面种。
瞧瞧最开始种的那些灵芝啥的,现在比她脸盘子还要大,这要是卖了,得值多少钱啊!
“咚咚咚”敲门声打断了半夏的思索。
半夏赶忙从空间出来,就听到苏致远的声音:“娘子,今日天气好,到院子里走走吧!”
“好的,你等等,就来。”
打开门,苏致远和苏母站在门口。
苏母看见半夏,松了口气:“半夏,这几日辛苦了,先别忙活了,好好歇一歇。你们小夫妻说说话,娘先走了。”
半夏笑道:“知道了,娘。”
苏致远看着她,将她额前凌乱的发丝别到耳后。
非常自然的牵着她的手,往院中的秋千走去:“你之前要我画的秋千,好不容易做好了,你怕是到今天也没坐过。娘子为了这个家辛苦了!”
苏嬷嬷识趣的上前擦了秋千上凝积的露水。
半夏坐了上去,苏致远想绕到她身后为她摇秋千。
半夏不依,拽着他的衣袖,撒娇:“相公,冷。”
随后往旁边坐了坐,拍了拍身边的空位。
苏致远无奈看着她,转头撇了一眼苏嬷嬷,苏嬷嬷立刻起身退到院门外。
苏致远刚坐下,半夏就搂着他的腰,靠了过来:“好暖和。”
苏致远捏了捏她的脸,伸手握住她的手:“最近歇一歇,何苦那么拼!”
半夏蹭了蹭他的胸口:“你不也是。”
这几日,苏致远也是从早到晚的呆在书房,温习功课。
也不知他哪来那么多力气,晚上还能来折腾她。
苏致远揉了揉她的脑袋:“再过几日,就要出发去京城了,此番去京城,路途遥远,甚是辛苦,娘子可愿陪致远一起?”
“自是愿意的,此去京城,多则一月,快马赶行程也得半个月,过些日子怕是要出发了。”
苏致远捂着她的手,感慨:“此次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归。”
半夏自然是希望晚归的。
晚归,代表考上了。
早归,只能回来在等三年。
苏母提前好几日便在收拾行李,穿的用的,便携的干粮等应有尽有,为了防止路途颠簸,还在马车上铺上了新打的棉被,软软的,一股阳光的味道。
苏母不放心的叮嘱:“这次去京城要一个月,万一路上没有睡的地方,娘给你们打了两床棉被,你们到时就将就一点。还有一些袄子,厚的薄的都有………”
之前挣得葡萄酒钱,苏母一股脑全塞给苏致远:“京城用钱的地方多,这些钱你拿着用。”
苏致远哭笑不得:“娘,哪要这么多,你都给我了,家中开销怎么办?明年开春还要建作坊呢?”
好说歹说,最后苏致远拿了五千两,再少苏母说什么都不肯。
大贵是苏致远的书童,本该跟着一块儿去,因为年纪太小了,就留下了。
苏母派了个壮汉——苏一跟着一块去,苏嬷嬷一如既往跟在半夏后面。
马车已经不见了踪影,苏母仍站在门口看着。
苏柳氏和小妹一人扶着一只胳膊。
“娘,外面风大,回去吧!”
“大嫂说的是,这风这么大,万一生病就不值当了,娘先进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