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闰土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都市郎中行 > 第一卷 铺垫 第一章

第一卷 铺垫 第一章(1 / 1)

郎中,如其名字,属于非正规医疗职业,多为土生土长的农民,少数则为黑户,也就是那种出生后没户口本的人。

一般说来,郎中只是古时候的叫法,按照现代人的眼光,郎中该是属于医生的一种,不过,两者间却有很大差别。

郎中一定就是医生,医生却不一定是郎中。

===========================================

王阿豆是个小农民,同时的,他也是个小郎中。

为什么说小呢?因为阿豆还是个学生。

在农村,通常名字叫阿豆的,听上去都是有些戆的人,王阿豆更是戆的掉渣,除了祖传医术和农民种地的本份,他几乎不会别的花样。

戆这个字,除了有点憨和可爱,还有着傻胆大的意思。

阿豆虽然名字戆,人长得也有些戆,但他脑子却不糊涂,相反的,在很多人眼里,他还很聪明。

三岁时,阿豆已经背下了全篇的汤头歌。

你说一个不聪明的人,如此年纪能背诵出这玩意吗?

五岁的时候,模样更加有些戆的阿豆,开始动刀子帮村里煽鸡、煽猪甚至煽狗煽兔子了,说句不好听的,只要是能煽的,他阿豆就敢拿着刀煽下去。

于是,只要是煽这些,村里的人都喜欢找阿豆,因为他人戆刀更快,唰唰几下就完事了,并且还有数十天的保证时间,这段时间里,只要是阿豆煽过的东东,甭管什么毛病,出了问题直接找他,要是现在还有太监这一行当的话,估计阿豆的生意更要来得好些。

六岁,阿豆正式跟爷爷学诊脉,不管浮脉、沉脉、滑脉、弱脉、数脉的;也不管人脉、狗脉、牛脉、鸡脉、鸭脉的,只要是有脉的,甭管什么脉,一概先搭来看看,为这,小阿豆没少吃苦,稍稍大了些后,他才明白,有些东西的脉是不能随便乱搭的。

七岁那年,王阿豆家所在的兰山乡大王村全体成员,只要是感冒发烧流鼻涕之类的事情,就得一律找他了,照现在的观点来看,他这是要开始实习了。

刚开始时,阿豆要在老爷子和老爹的保驾护航下才能进行,仅仅过了半天,阿豆就可以独自治疗病人了,不再需要别人帮忙。

为此,他还有些戆戆的想着:敢情,给人看病,确实比给那些猪、牛它们看病来得容易些,至少,猪和牛是不会这样乖乖的坐着,任凭他随意在身上折腾的。

平日里,郎中采来的草药以及动物药材,经过仔细晒制练干后,除去自用一部分,其余的都卖给了中医院,这是他们郎中的一个重要经济来源。

说起经济,就不得不说阿豆的收入了,他每治好一个人,收费是八毛钱。

其中,五毛钱是家里的收入,剩下的三毛钱则是王阿豆的收入,既然药草可以卖,它的成本自然是要去掉的,所以,阿豆是拿不到这三毛钱的,去掉山上采来的草药成本后,阿豆的实际进帐是一毛几分钱。

小小年纪有了收入,你说这么一个人,他能是个笨蛋吗?

到了八岁,王阿豆光荣的响应了国家第一次伟大号召,他……要去读书了,在农村,普遍就是这个年龄开学。

记得当时,每年的学费、书费以及乱七八糟费等等加起来,总共要缴三百八十多块,乍说出去,很是能把人给吓一大跳。

尤其阿豆知道后,更是后悔的连场子都青了,他保持着目瞪口呆的姿势,足足有一分三十七秒之多,因为这相当于王阿豆每天治疗三个感冒病人然后整整三年的收入。

也难怪阿豆会这样了,早知道读书那么费钱,他就不答应家里的老爷子出来读书了。

除了这些钱,王阿豆家还要解决他在学校的吃饭问题,大王村座落在深山坳坳里,而兰山乡中心小学却建在山下平原地带,来回一趟的话,至少需要三个多小时。

所以,象阿豆这样的山里娃子,午饭只能在学校解决了。

梦游般想着不菲的读书收费,有生以来,阿豆觉得当郎中其实是个很没钱途的职业,以前的他,一直认为自己很能赚钱的,不过这念头没能维持多久,他随即这样安慰自己:现在自己治的不过是些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等自己学了大本事能治大病的时候,估计就能达到收支平衡了,甚至稍稍盈余亦是有可能的,然后娶老婆、生娃娃……

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王阿豆学起医来是更加的努力了,至于国家号召的读书任务,早被他抛一边去了,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学校里的老师脑子有毛病,这种六加七等于多少的问题,也好意思拿出来让我回答?你可以不要脸,咱却丢不起这人。

要知道,阿豆在家里称中药时,他已经是可以轻易的算出六钱三分加七个四钱八分这种高……难度答案了。

于是,拒绝回答任何问题的阿豆,在老师的眼里却是显得越发的戆了。

随着第一声鸟叫声响起,又是新的早晨来临。

时间差不多是在五点左右,阿豆早早起床了,洗漱完毕后,他开始做爷爷教的一种祖传健身锻炼……养气术,只要安静的盘坐二十分钟,就可以让身体里的气息保持一整天,精神更是达到一个饱满的状态。

接下来爬山找草药,这可不是一般的难度活,不管多么陡峭的山路,王阿豆都不能让脚跟着地,他必须脚尖掂着用小快步前进,家里的老爷子说了,就这……也是一种锻炼!

村子很远的地方,有座很特别的山,它不算很高,可也不算很矮,山里的草药很多,同样的,这个山上的毒虫也很多。

因此,除了王郎中一家,很少会有人敢进这座山。

阿豆采草药的地方主要就是这座山,不过这座山占地很大,几年下来,他还没有转遍整座山。

一般说来,阿斗早上是不会去这座山的,因为它实在离村子忒远了,早上的话,就在周围山上溜达了,以锻炼为主,采药为辅。

等他背着药筐回到家,如果已经有病人在等,阿豆还要准备给人家看病了。

平时,村子里的人包括几个邻近的村子都知道,想在早上治病的话,那就必须赶在阿豆去学校前到他家里,否则,就只有老老实实等到他下午放学了。

现在,只是感冒伤风这样的小病,阿豆爷爷和老爹是不会出手的,除非急病大病,两位老郎中才会出手,这是他们家的规矩,亦是多年来村民们默认的潜规则,对此,没人会表示反对,郎中……也有郎中的规矩。

你说可以去医院治?很对,可你想都甭想,因为白痴都知道,现在的农民看得起病吗?一个小感冒就能要你百十来块钱,农民一年平均收入,够生几次感冒的?

做完这一切,就到了阿豆去学校的时间,至此,他已经起床二个多小时了,再加上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正好能赶上整九点开始的第一节课,学生大多是山里娃子,兰山小学早上开学晚点亦是再所难免。

总的来说,在这里读书,迟到是正常的,旷课是经常的,退学是不稀奇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阿豆的医学技术突飞猛进,从小就拿家里的医书当汤头歌般来背的他,单论起学习过的病例数量,已经不下一万例了,很恐怖是不是?你要知道,他们家是祖传医学在七代以上的主,前人留下来的那些宝贵经验、心得以及实际医例,如今全在书上记着呢!

这个时候的王阿豆,缺少的只是些亲手诊断、治疗之类的实际经验,至于理论,他已经是不缺了。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里郎中,不但要会背医书、会看病,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会做药,严格来说,诊病、治疗、卖药这条“流水线”就是他们的生存根本,不然,没有药,怎么给人看病?要知道,他们是郎中,不是医院里的医生,不能捣腾着卖药的。

王阿豆十二岁的时候,已经在放“泥炮仗”中得到了灵感,做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炉药丸,美其名曰:感冒丸。

实际上,王家所有的郎中最开始做的都是这种药,因为他们家的世代医学是以沐儒相传这种方式而来的,当然过程也就难免差不多了。

至于为什么是在放泥炮仗中得到的灵感?很简单,练药不得要工具?这工具就是拿青泥做的,做一个,练一炉药,不成功的话,再做一个,再练一炉药,做炉子的过程就是放泥炮仗,俗称:烂泥炮仗,我这样解释您满意不?(燕子:泥炮仗也就是和泥巴啦)

顺便提一下阿豆亲手做得药成本,感冒丸每丸的成本是不到一毛,估计在八分钱左右,而感冒的疗程是三天,如此算来,要想彻底治好感冒,就需要吃三丸这样的药,也就是说,王阿豆治好一个病人需要的成本只有寥寥三毛钱不到。

就这,王阿豆却还在琢磨着,怎么才能把药的成本再降低些,在不提高收费的情况下,以来争取最大的收入。

当然,感冒丸的成本里,是不包括自己做药、采药以及放泥炮仗的人工的。

平时,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丢不起人”的阿豆是不大喜欢搭理人的,再加上阿豆看上去戆戆的,成绩却很好,根本不用别人替他多操心,老师们也就懒得管他了。

学校里,阿豆惟独喜欢的就是看报纸,尤其喜欢看报纸里的医学新闻。

小学传达室里的报纸一般都很多,在王阿豆有意无意的一次出手、用感冒丸三天治疗好了传达室瘸腿老伯的所谓长期障碍性感冒后,这传达室里的报纸就随便他看了,连校长大人自己要看,也得等到王阿豆看过了才行,因为瘸腿老伯正是校长他老爹,牛比着呢!

慢慢的,通过报纸,王阿豆知道,原来这世界上,还有种叫西医的医生存在,而自己则被国人称之为中医或者干脆连中医都不是了,直接划归到赤脚医生那行里。

他还注意到,这西医的收入普遍要比中医来得高,并且不是一般的高,而是远远的高,这让王阿豆很是向往,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当上西医,不为别的,就为了赚大钱拿回扣。

十七岁那年,在王家老爷子宣布阿豆实习期满正式出师,可以转职成为独立诊断、治疗全部病人的时候,阿豆却趁机提出了想去市里打工或者读高中的愿望,当然,阿豆的中考成绩,足以让他去到宁波市里最好的高中读书。

(兰山乡属于宁波、余姚管辖,大王村则是虚构的)

最新小说: 都市之最强狂兵(又名:都市狂枭)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从四合院开始 洪荒:我真的不想突破 直播不整活,那你直播什么? 攻略青楼乐师的那些年 乖巧等你亲[校园] 失约四次,将她归于人海 误惹豪门:夺娶迷糊小甜妻 猎户家的神医小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