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棋高一着,魔高一丈
旁边老妈插话道:“你都恨不得马上答应别人,要不是尹大兄(尹东生,上次陈咨给陈爸找的助手,卢爱军的战友排长)拦住你,你都上杆子的就想把工程队卖了……“
“我哪里卖了,是入股!知道不?入股!你个妇道人家,屁都不懂……”
“好!我不懂,就你懂,入股?入股?你这还不是从别人那刚刚学来的新词,天天到我面前显摆……”
陈咨对老爸老妈的习惯性斗嘴,简直是无语。
再次赶快道:“老爸,你把他的那合同拿出来,看看有啥特别的条款没有?”
“哦!你等等啊!我当初让你尹叔叔给看了下,他说和别的合同有点不大一样,这合同特意加了监护权力啥的条款,本身和我们这回事不搭干,单独加在里面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让我先别下决定,找个懂行的先瞅瞅!”
陈咨无声的冷笑,果然就没有这么简单,辛亏师叔转告,否则以老爸的性格,这会儿别人拿钱来入股,他就觉得是别人的认可和抬举,搞不好很可能就会中招。
关键是别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瞄准的很可能是自己呢?
电话里传来一阵翻东西的声音,一会儿又传出翻动纸张的声音,”呃!我找着了,这里有一条是这么写的,’乙方——军兵开发公司对甲方陈知远名下,或者其作为监管人名下,譬如其子女未成年之前建立的公司有优先入股权,入股后等同同等创始股东身份……‘”
陈咨闻言,差点气的把电话摔在地上,好家伙,这些人还真够无耻,套路深不说,这算计都到骨子里去了。
这样的谋算,就算是一般的商务精英都不一定能够躲开,就别说陈知远这个实质上还是个农民伯伯思维的小包工头了。
总算是辛亏给老爸找了个见过点世面有点头脑当过排长的尹东生,否则这次真会吃不了兜着走。
以老爸的性格,要不是有见识的人提醒,搞不好会被别人拿钱入股给捧的五迷三道的就乐呵呵的着道了,实在是这事太有面子了,太能够涨身份了不是。
陈咨这段时间得了宗军和陆金田的提醒,是想到了自己作为未成年人,监护人有监管和处置自己财产的责任和权力,还让林之瞳给正在防备着这一手。
哪知道对方棋高一着,真要是让老爸签了这合同,法理上别人是就有了资格入股自己名下的所有公司了。
华国可不是美国,监管人对未成年人的财产只有监管权而无支配权。
华国的未成年的财产,目前的法律不健全,监管人可是有处置权的。
即使是往后,学习欧美的法律体系,说监护人没有处置未成年人的财产权力。
但是,现实的华国人情社会中,很多父母还处理了成年孩子的财产呢?更别说未成年人了。
很多父母都更加都不告知的处理了自己孩子的财产,也没见未成年人把父母告上法庭的。
否则华国的传统道德会让这个未成年人‘不孝’的名义生不如死。
而陈知远的脾气有时候还真认点死理,一直坚持一口唾沫一口钉的格言,万一倔着哪怕让别人钻空子入股了1%,一旦放这些人进入了自己的圈子,那就真是请了神入门了。
这些神可是真请来容易,送出去没辙的,那时候搞不好吃不了兜着走都是轻松的,就怕别人让你吃不了给硬塞进去。
这么一想,陈咨只觉得不寒而栗,浑身直冒冷汗。
这样的手段可不大像李中震那些只会横冲直撞的纨绔们的玩法,倒是有点和操作社保资金入饕餮的手段一脉相承。
处处针对的陈知远的性格和法律的漏洞,算计精准深刻。
如果李中震他们真有这样的思维和套路,那自己可得真小心他们了。
万一和算计自己社保基金的人合流,或者本身他们就是一伙的,搞不好真会让自己栽大跟斗的。
“老爸,对方的合同上有没有人签名?有没有盖’军兵开发公司‘的公章?”
“哦!是没有人签名的!不过有好几个手印,还让我也签字和留手印,确实有‘军并开发公司’的公章!。”
现在陈咨完全可以确定了,这是一个陷阱。
有手印指纹,在目前的华国来说就可以确定人身份的唯一性,加上代表权威的公司公章,完全可以取信于人,也说得过去。
没有签名,就是不想让你知道是谁,等老爸签了后,到时候他们再按需要把想签名人的名字补签上就是了。
而且以对方沟通廖佐斌、廖光孝两父子的情况来看,见证人都已经找好了。
一个县的局长,足够做这个合同的见证人了。
重点是老爸是确实和廖佐斌会晤了的,合同是他拿过来的啊!法理上的程序也是对的,完全无懈可击。
还好幸亏给老爸找了个合适的帮手,尹东生也不算白当一个排长,把这事情给拖延了下来。
还好师叔的通知算及时,陈咨心里止不住的庆幸和感谢满天神佛,否则这次真是不死也得脱层皮。
从这个局来看,别人应该早已经把老爸了解了个透彻,廖佐斌这坑乡亲的家伙也绝对脱不了干系。
不过现在可不是想怎么收拾这个欺负乡亲的家伙的时候。
“老爸!你给我听仔细了,这合同千万千万别签,千万!不管廖佐斌说给你多少钱,那是别人在算计我呢?”
“算计你?你有有啥好算计的?犯得着整这么个套路?”陈知远很是不大相信。
陈咨知道现在得费唇舌了,不得不大概说了下自己的情况,还只是贸易、餐饮、摩托车公司的情况。
本来自己的作为和成就太离谱,陈咨也不打算这两年告知自己的亲人,实在是重生这样的知道未来发展的事情太科幻玄幻,很多事情真没法解释。
陈爸初听肯定是不信的,实在是幺儿说的太故事,谁能够相信十三四岁的孩子能够半年时间给折腾出有上万员工的大事业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