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星辰宇宙面前,人类是那样的渺小和无知。
过去,传统人们总认为宇宙是无边无尽没有边界的。
而先灵派科学家在复古中国先灵博大精深的易理科学时,却发现了宇宙时空的闭合一体性。
可以这样说,宇宙虽然是有边界的,但它是一环套一环的,而环的结尾,又是宇宙的开头,周而复始,永无止尽,所以也可以理解为所有的事物都无始无终,无穷无尽。
如果把时间抽象为一条直线,在时间直线上任意取一点,这一点就是现在。点的一边是过去,点的另一边是未来。过去与未来在无限远处交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闭合的时间。关于时间的闭合性,可以从干支纪年法中得到例证。
中国祖先发明的干支纪年法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时间的闭合性;二是时空一体性;三是时间对空间的支配性。
关于时间对空间的支配性,天干地支便是明证。时间的闭合性表现在以六十为一个周期,时空一体性又可以推论出空间的闭合性。
以八卦为蓝本的时空坐标系,是一个多元坐标系统,与常规概念上的空间坐标及罗盘有着本质的不同。在时空坐标体系中,时间依一定的规律,做周而复始的变化。由于时间对空间的支配作用,空间参照系数依时间的变化而作出同步的变化。具体表现在爻变、卦变及其它方式的变化上,卦变与多变的意义,在于指示预测者应选择的时空点。
在四柱预测法中,预测的基本依据是四个时间单位。并参照两个时间变量因素(大运、流年)在四个不变的时间单位中,以日干为主坐标层点,以其它干支为子坐标。通过时间变量因素对主体坐标及子坐标的影响,推断出一个人一生的荣辱。
时空坐标原理在六爻预测中体现得更为充分。一卦出来后,卦中诸爻形成了一个时空坐标群落。以世身或用神为主坐标,由六亲组成子坐标系统。世身及用神与日、月、六亲构成了个复杂的关系网络。由于参照点众多,所以断事十分详尽。有些断卦高手主张六亲活看,即对每一爻,每个子坐标逐一进行分析,犹如纵横于天地之间,可以说是深得时空之奥妙。
易学文化作为一个纵贯古今的文化体系,内容十分广博,除阴阳学说外,还有一个最大的伴生系统五行学说。把五行生克图分开来看,各自都有着与时空相同的闭合性。其实五行学说就是爱因斯坦先生作梦都想创立的“宇宙统一场”。统一场反映了宇宙中能量状态的分布,产生于宇宙运行的惯性作用,而在中国文化中的天干正是用来表示这种能量态的运行。
爱因斯坦留下了一个著名的公式e=mc2。其中e代表能量;m代表物质的质量;c代表光速。这个公式说明,能量与物质是可以相互转换与共存的。
如《道德经》中所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冲气是能量与物质相对于平衡的条件。通俗地讲,任何物体都存在着物质与能量两种状态。只不过能量态是人类的眼睛观察不到的。天体在运行过程中会对地球上的物体产生影响。例如月球与地球的引力场相互影响,产生了地球海水的潮汐变化。引力场具有能量,通过能量转换,转变成了海水的动能。五行场虽然也具有能量,却与天体的运行无关。可以说天体的运行也在受着五行场的支配。因为五行场属于宇宙的背景能量。它对一切事物的影响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
在现代的科学技术领域里,人们对场的认识仅限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而在五行场中,同性的不一定相斥,异性的不一定相吸。其中有同性制化与异性制化的问题。五行场究竟通过什么方式对人及事物产生影响,应该如何用现代观点进行解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黄帝内经?素问》中曾谈到,当病邪侵入人的肝经后,由于肝经属木,遇庚辛日病情会加重,遇壬癸日或甲乙日,病情会减轻或痊愈。说明古人对宇宙背景能量的运行规律及对人体的影响是早有认知的。所以从《易经》中衍生出来的一切预测方法,不但可以测出一个人一生的荣辱,还可以测出一生中的健康状态。
世界上的物体既然存在着物质与能量两种状态,人自然不能例外。骨、肉、血液等属于物质状态,人体的能量状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力量,一种是思想。把思想看成是能量的表现形式,可能不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实际上思想正是生命能量的释放过程,现代的气功修炼,可以看成是对思想能量的开发。毫无疑问,人体内的能量要进行交流与传输,有自己的交流渠道,同时人体内的能量也要同宇宙的背景能量进行交流,古人就是依据这种天人感应原理创立了子午流注法则。那么这种交流一旦出现故障,人体就会出现病理反映,此时只能用调整人体五行的方法进行医治。
对无所不在的宇宙背景能量,人们俗称为风水。人为调整风水,似乎有一些能量反射的原理,是一门比较深的学问。
而说到中国的风水,就不得不说到古希腊的梅塔特隆立方体和四元素说,其实它和中国的五行之说竟然是相通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它的很多观点是正确的,但也有一些略有偏差。比如它虽然也和中国先灵学说一样,认为宇宙是有边界的,但它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纯圆形的圆球,这是不够准确的,因为它忽略了太极阴阳鱼玄之又玄不断旋转的螺旋结构形成的椭圆型稳定结构。
四元素说是古希腊关于世界的物质组成的学说,四种元素是土、气、水、火(或地、风、水、火)。这种观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人类科学的发展。
梅塔特隆立方体是由四元素和以太所对应的立体图形组成的,是一个超时空装置,它通过这些立体图形,诠释了宇宙。它是由四元素物质构成的一种无比神圣的架构,是宇宙的现实,既存在于星辰之中,也包含在人体之内。
柏拉图体系的宇宙观基本上是一种数学的宇宙观。他将四元素形象化,用几何观点看待,即设想宇宙开头有两种直角三角形,一种是正方形的一半,另一种是等边三角形的一半。从这些三角形就合理地产生出四种正多面体,这就组成了四种元素的微粒,其原子形状就是体现其性质的正多面体。
火微粒是正四面体,
气微粒是正八面体,
水微粒是正二十面体,
土微粒是立方体,
第五种正多面体是由正五边形形成的十二面体,柏拉图说它是神用来排列天空的星座的;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斯多德则认为它对应的正是第五元素,是组成天体的元素,与地球不同,是纯粹的“以太”。
亚里斯多德在他老师四元素几何化的基础上,将四元素说发展成为一种体系:
土最重,组成了地球的核心;
水较轻,覆盖在地球的表面;
气、火更轻,笼罩着地球或向上飘扬;
以太最轻,位于天上,绕着地球运行。
整个宇宙是一个圆球,因为圆球是对称和完善的,球面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一样。宇宙也是活的,运动的,有一个灵魂充溢全部空间。宇宙的运动是一种环行运动,因为圆周运动是最完善的,不需要手或脚来推动。四大元素中每一种元素在宇宙内的数量是这样的:火对气的比例等于气对水的比例和水对土的比例。万物都可以用一个数目来定名,这个数目就是表现它们所含元素的比例。
当四元素加上第五元素“以太”便构成了和谐的宇宙,构成了梅塔特隆立方体。它通过这些简单立体图形,表现出了基础的五大元素,诠释了宇宙。
此外,在立方体中还含有一个星形四面体。
它代表着宇宙的能量结构——梅尔卡巴场,负责释放和吸收能量,是宇宙中的一切能够正常的进行。
通过梅塔特隆立方体,我们能够了解万物的最根源,了解世界的起源。
这些立方体里面,很多其他的形状也可以找到,包括五面体的二维平面模式。在早期的卡巴拉文献里,梅塔特隆按照推测是从他的灵魂形成立方体。
梅塔特隆的立方体后来在基督教艺术可以看到,常被认为是神圣的浮雕,在一个物体或人周围出现,出现在他的胸膛上或者在他身后移动,去挡住魔鬼和邪恶的力量。
这种思想也表现在炼金术里,立方体也有天赋,就像围堵的圆圈或者创造的圆圈一样。
创建梅塔特隆立方体的最简单方法就是以一个立方体开始,延着一条对角线而变平面化,经过它的中心,这样它就变成了一个二维图形,经过它自己的对角线而分成等分,进入六个等边三角形上。这个二维图形的至高点然后就与另外的线条连接起来。几个步骤之后,整个梅塔特隆立方体就成形了。
一旦明白了这个几何图形的隐喻,就会明白到梅塔特隆和人类创造实相的电磁场本性。梅塔特隆的拉丁名字是“梅塔特”——一个引路人或者测量器,就像“创作物的几何学”一样,是一个“隐喻”。
宇宙演化观念的发展源自中国,在古籍中最早使用宇宙这个词的是《庄子?齐物论》。“宇”的含义包括各个方向,如东西南北的一切地点。“宙”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即一切不同的具体时间。
战国末期的尸佼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后来“宇宙”一词便被用来指整个客观实在世界。
《管子》的“宙合”一词,“宙”指时间,“合”(即“**”)指空间,与“宇宙”概念最接近。
早在西汉时期,《淮南子?俶真训》指出:“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认为世界有它的开辟之时,有它的开辟以前的时期,也有它的开辟以前的以前的时期。
《淮南子?天文训》中还具体勾画了世界从无形的物质状态到浑沌状态再到天地万物生成演变的过程。
《庄子?庚桑楚》中曰:“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开始)剽(末梢)者,宙也。”
这些都说明了宇宙无始无终的闭合性。
在古希腊,也存在着类似的见解。例如留基伯就提出,由于原子在空虚的空间中作旋涡运动,结果轻的物质逃逸到外部的虚空,而其余的物质则构成了球形的天体,从而形成了我们的世界。
在西方,宇宙这个词在英语中叫os,在俄语中叫кocmoc,在德语中叫kosmos,在法语中叫os。它们都源自希腊语的κoσμoζ,古希腊人认为宇宙的创生乃是从浑沌中产生出秩序来,κoσμoζ其原意就是秩序。但在英语中更经常用来表示“宇宙”的词是universe。指一切现成的东西所构成的统一整体,和os常常表示相同的意义,不同的是,前者强调的是物质现象的总和,而后者则强调整体宇宙的结构或构造。
霍金在1982年提出了一种自给自足的量子宇宙论。在这个理论中,宇宙中的一切在原则上都可以单独地由物理定律预言出来,而宇宙本身是从无中生有而来的。这个理论建立在量子理论的基础之上,涉及到量子引力论等多种知识。
在他的理论中,宇宙的诞生是从一个欧氏空间向洛氏时空的量子转变,这就实现了宇宙的无中生有的思想。这个欧氏空间是一个四维球。在四维球转变成洛氏时空的最初阶段,时空是可由德西特度规来近似描述的暴涨阶段。然后膨胀减缓,再接着由大爆炸模型来描写。这个宇宙模型中空间是有限的,但没有边界,被称作封闭的宇宙模型。
大爆炸后的膨胀过程是一种引力和斥力之争,爆炸产生的动力是一种斥力,它使宇宙中的天体不断远离;天体间又存在万有引力,它会阻止天体远离,甚至力图使其互相靠近。引力的大小与天体的质量有关,因而大爆炸后宇宙的最终归宿是不断膨胀,还是最终会停止膨胀并反过来收缩变小,这完全取决于宇宙中物质密度的大小。
理论上存在某种临界密度。如果宇宙中物质的平均密度小于临界密度,宇宙就会一直膨胀下去,称为开宇宙;要是物质的平均密度大于临界密度,膨胀过程迟早会停下来,并随之出现收缩,称为闭宇宙。
理论计算得出的临界密度为5×10-30克/厘米3。但要测定宇宙中物质平均密度就不那么容易了。星系间存在广袤的星系间空间,如果把目前所观测到的全部发光物质的质量平摊到整个宇宙空间,那么,平均密度就只有2×10-31克/厘米3,远远低于上述临界密度。
宇宙中还存在着尚未观测到的所谓的暗物质,其数量可能远超过可见物质。因此,宇宙的平均密度是否真的小于临界密度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不过传统认为开宇宙的可能性大一些。
而根据密度可以计算出宇宙膨胀和收缩的边界,这个值大约在150亿到200亿光年,与人类观测到的最远距离150亿光年吻合。
而先灵派证实,除了受可见光的幻象影响仅凭星系光谱红移就误以为宇宙是在膨胀有大爆炸、引力来自于质量等,霍金的这个理论基本是正确的。
宇宙不是唯一的宇宙,而是某种更大的物质体系的一部分,大爆炸不是整个宇宙自身的爆炸,而是那个更大物质体系的一部分的爆炸。
现实的宇宙中所谓的光,只是宇宙内部的星体之间互相作用之下的能量产物。现实科技手段上不可能观测到宇宙的边缘,用光观测结果所推测的宇宙其实只是幻想。
实践证明,当灵能者在完全黑暗无任何光线的空间里紧闭双目,即能从最初思维意识形态上了解最真实的宇宙空间,因为人类也是宇宙本源的一部分,虽然只是极其微小的一部分。
宇宙其实是有边界的,它的形状呈椭圆球状,恰如一颗修行得道者的道家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