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节 兵家尚武德(1 / 1)

第八章节兵家尚武德

言羽从小就很节俭,而且不太讲究穿衣打扮,洗头发也从来只用肥皂,后来用过了香皂喜欢得不得了,甚至做梦也梦见过吃香皂。

而赵劲松却从小就喜欢穿名牌,喜欢烫头发,经常用发胶啫喱水什么的把头发定型,甚至把头发都像梳子一样梳到脑后把前额全部露出来,装作很酷的样子,不过看上去确实也很酷。

不过为了弄了头发,就要浪费很多时间浪费很多钱。为此言羽觉得赵劲松简直就是一个白痴。

于是言羽也经常带赵劲松去玩一些他从来没玩过的东西,比如去河边捉小螃蟹之类的。赵劲松跟着言羽玩,才知道原来钱是可以这样花的,原来只要这么少一点钱或者根本不要钱就可以玩得这么痛快。

赵劲松性格豪爽,喜欢请客,带大家到处去玩。有时候没钱了,就偷拿家里的钱,甚至偷卖家中的字画。

有一次赵劲松偷偷到古玩书画旧货市场去卖了一幅家里很破旧没有装裱过的旧画,没想到那一幅旧画竟可以卖出5000元钱,他从来也没有想过一次可以从家里偷拿出这么多钱,于是高兴得请大家到处吃喝,还笑自己运气好,认为买他旧画的人是个大傻瓜。

后来终于还是被家里发现了,挨了一顿痛打,这才知道,原来那幅画价值至少几万元,自己卖得太亏了。赵劲松从此心里就恨那些倒卖字画的文化人,竟然这么会装傻,就这么把自己一个小孩子给骗了,却不反思自己不懂装懂从家里偷东西出去卖的行径多么可恶。

其实年轻人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但是有些事并不是自己一个人能够改变的,如果一个人的父母对孩子除了给钱给物,而对其它的事都不理不睬不管不顾,没有在精神层面上给予指导和关爱,那么很难期望他们的孩子能成什么大器。

言羽也曾经试着想让赵劲松慢慢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说脏话及吸烟,或者动不动就发脾气。但是言羽发现,要改变一个人真的很难。有些人可能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完全定型了,这个时候再想要改变他们,真的难上加难难于上青天,几乎就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了。

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言羽跟着赵劲松玩儿,不知不觉之中,也沾染了一些社会上的恶习,比如时常跟着一帮混混们打群架什么的,甚至有一次还一起哄抢一家小商贩的饮料食品。

虽然言羽从来不带头做坏事,经常只是做些望风之类的小事,打架斗殴虽然很厉害,却也从来不带头打第一下,总是分清形势,见机行事,如果大局已定就上去凑个热闹,如果势头不对,则转身就跑。

尽管如此,每次打完架或者一起抢了东西,赵劲松等人仍然会分给言羽一些钱物,虽然只是赃款赃物的极小一部分,但是对言羽来说,却已经很多了。

因为一般家里很少有钱给言羽,言羽也担心被爸爸妈妈发现后知道自己在外面做的坏事,于是就把偷抢来的钱都藏在自己书桌的抽屉夹缝里。这是一个相当隐蔽的住所,言羽的钱在这里躺了很久,从来没被爸爸妈妈发现过。

也偷过外面商店里的东西。如果家里有人,言羽从不直接把赃物带回家,总是先在楼道里找个地方藏着,比如藏在堆放杂物的木头堆里,过两天安全了才拿回去。

言羽在打群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学过搏击以后,和人打斗之时常常获胜,胜利的原因,却并不仅仅在于学到了多少一击制敌的技巧,而更在于学过之后自然而然有了一种凌驾对手之上的超然信心。

照理说打架时人越多越有胆量发起战争,可言羽发现,实际上很多时候人越多越打不起来,为什么呢,因为两方都会找人壮胆,而实际上一个地区的小混混总共也就那么多,双方找的人越多,就越可能碰上熟人。如果都找上了同一拨人,给两边一说合,架就根本打不起来了。而且其实大家都怕事,虽然自己的人多,但是看见对方密密麻麻的也站了不少人,心里也发虚,害怕把事情闹大了,因此谁也不敢轻易下手。

虽然参加过很多次街头巷尾的大小战役,每次一旦开打言羽总是英勇无比,但是在言羽的心中,始终对打架充满恐惧。

为此言羽特别看了很多有关书籍,试图克服这种恐惧,其中有一句话言羽印象很深:“我们唯一必须恐惧的便是恐惧本身”。但是不管言羽怎么努力,始终都无法真正克服这种恐惧。

特别是对刀具,和火药枪,始终心怀畏惧。曾经有个叫谭军的同学,自制了两把火药枪,后来在外打群架重伤了人,把别人眼睛打瞎了,后来被记大过并转学,让言羽印象很深。

所以言羽打架一般都空手,或者最多用自己从钢铁厂捡来的铁管,从不用刀,因为害怕不小心捅到别人动脉致人死命。相比群殴械斗,言羽更喜欢徒手搏击,喜欢以武会友,切磋武技,而不是一昧拼狠斗勇。

小时候经常打群架、偷东西,做了不少坏事,虽然侥幸没有受到伤害,但长大以后每每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心有余悸。直到后来不再参与打架斗殴了,这种恐惧才慢慢地消失。

其实很多年轻人在做坏事的时候,内心里明明白白地知道这样做不对,也知道做了坏事迟早有一天会受到惩罚,但是表面上却偏偏要装出一副满不在乎啥也不怕的模样来。明明心中很胆怯,却又偏偏装作很勇敢的样子,正如国际舞台上某些最不要脸的男人,明明自己就是最怕死的懦夫,却又偏偏无比狂热地向往战争,执着地寻找着各种各样的借口发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为的只是用别人痛苦的###来证明自己虚假的勇敢。

其实很多年轻人之所以喜欢装酷,摆出一幅桀骜不顺独立独行的样子,只是因为他们潜意识里就争强好胜,表现欲强,而其本身在人群之中又全无过人之处,想好也好不到哪儿去,所以不得以,只好胡作非为,为非作歹,换着法子标新立异,像抽烟喝酒打群架什么的,无非都是想引起别人注意受到他人重视而已。

以前跟着出去打架时,言羽心里经常会打鼓,就像正邪双方在交战一样,心里明明知道有些事很不对,不应该去,可是所谓的兄弟义气,让让他的嘴巴不由自主却说:“那好吧,我们走!”

而其实很多架,完全就是帮完全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所谓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找公道之类的,完全就是凑热闹,因为个别人喜欢打架而去帮忙,其实反而是在帮倒忙。如果一件小事的矛盾双方都没有这些喜欢打架的所谓朋友,或许小事情早就和平解决了根本不会演变成很多的恶性**。

因为从小受柯氏双雄兄弟俩的影响,言羽很早就迷上了练功习武。柯氏兄弟送了他好几本练武的书,因为没有实战,翻过一阵也就不看了。如今因为时常在外打架斗殴,每次如果不小心吃了亏,一回家就会把旧书翻出来学习,对照着书上的人形图画认真比划,分析总结,学习探讨更好的防身及制敌之道,甚至还专门去找柯氏双雄兄弟俩请教。

弟弟柯地裂很喜欢和言羽解招拆招,互通有无。

但是大哥柯天崩知道言羽在外打架以后却很反感,坚决不肯再教言羽任何武学技艺,因为他说这样是违背了武德。

他后来送给了言羽一本里言羽慢慢了解到,原来习武不仅可以给人以坚强的体魄,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人拥有伟大的心灵。

从中言羽知道了什么是侠义精神,知道了什么是大勇和小勇的区别。明辨是非善恶,匡扶正义,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危济困,即为“大勇”之举。相反如果是非不分,黑白不明,见利弃义,逞强斗勇,恃强欺弱,以武谋私,则为“小勇”,亦即“匹夫之勇”。能征服人心的,是勇气和侠义,是武德的力量,而不是拳头的力量。

言羽想到平日里种种恶行,不禁汗颜,后来终于决定悔改,不再跟随赵劲松四处鬼混。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宣公十二年》中就有了“武有七德”的论述——“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

这里的“武”,指的是军事。由于军事与武术是同根共源,交叉发展的,后来武术也就将“武德”纳为己用了。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方法。也称为功夫,民国初期称为国术,被视为中国汉文化之精粹,故又称国粹。

由于历史发展和地域分布关系,中国武术衍生出不同武术门派,修炼之法各门各派不尽相同,但大体上都包括了基本功、套路、内功和外功。尤其是其中的内功和外功都被各派视为最重要的内容,素有“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说法,不肯轻易示人,即使自己的徒弟也不见得倾囊相授。

就内功而言,主要的中医理论基础是中医的经络学说。中医认为,“经络为脏腑之表,脏腑为经络之里”,修炼经络,会对脏腑产生调理、巩固、增强的作用。中国武术的内功主要练的是内气,而经络是内气运行的通道,内气在经络中按一定方式运行,会对经络本身、相应的脏器以及身体的整体产生调理、巩固、增强的作用。

就外功而言,很多外功的修炼要借助药物作为辅助。

中国武术的内容包括搏击技巧、格斗手法、攻防策略和武器使用等技术。当中又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范畴。理论有不少前人经验和拳谱记录,而实践带来了体育、健身、和汉族武术独有之气功、养生等重要功能。

武术的运动形式有套路和对抗等。因此,它体现了武者对攻防技击及策略上的理解,除了以自立、自强、健体养生为目标的自我运作,练习拳术、刀、枪、剑、棍等套路时可显示出身体动作之优美姿态,也可在激烈的对抗中克敌制胜。

中国武术往往带有思想冶炼的文化特征、及对生命真理探索的人文哲学的特色、意义,对中国的大众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商周时期,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

周代设“序”,“序”等学校中也把射御,习舞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很重视格斗技术在战场中的运用。

齐桓公举行春秋两季的“角试”来选拔天下英雄。在这时期,剑的制造及剑道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秦汉时期,盛行角力、击剑,有宴乐兴舞的习俗。鸿门宴中即有项庄舞剑。其形式更接近于今天武术的套路。

汉代枪的应用达到颠峰,各种枪法开始出现。

据传华佗首创“五禽戏”,是中国武术的滥觞。

(荀子.子道有云:“昔者江出於岷山,其始也,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滥觞”一词,典故于此,指水源所出,其始甚小,只能浮起酒杯,后来就把“滥觞”比喻为事之开始。)

而中华民族积极的入世精神,优良的道德品格,几千年来如薪传火,连绵不绝,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毫无例外,道德素养在军事领域中,也长期被置于首要地位,成为兵家思想的一种精神力量。

《孙子兵法》关于将帅修养提出了“智信仁勇严”五条标准,又从反面提出了“将有五危”,即:“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虑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意思是说:只知死拼可能被诱杀,贪生怕死可能被俘虏,急躁易怒可能中敌人轻侮的奸计,廉洁好名可能入敌人污辱的圈套,一味“爱民”可能导致烦扰而不得安宁。

《孙膑兵法。将义》又进一步发挥说:“将者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力,无力则三军之利不得。故德者,兵之手也。”

《吴子》则把将帅的“五德”概括为“理、备、果、戒、约”。总之,优良的品德是为将的首要标准。

自古以来,“兵家尚武德,修身重养性”,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相辅相成。中华武术其实包含了很多武德文化在其中,如尊师重道、讲理守信、勇敢仗义、坚韧笃实、刻苦求进、虚惊自然、舍己从人等:

《周易.乾》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以及很多武德规范:

“自强不息,尚武崇德,修身立本,习文弘道”。

“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

“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拳先习德。”

“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人为乐。”

“戒骄奢淫逸。”

“练武先练德,教人先教心。”

。。。

读好书做好人,言羽的武德之心,也正是因为读了柯天崩所赠的一本《逝去的武林》,终于开始爆发式的觉醒。

这本书的作者李仲轩,是一位在西单守门近50年的老者,也是抗击八国联军英烈之后、三大武学宗师的闭门弟子,是中国武术界的一位至尊前辈,被誉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他的三位师父唐维禄、尚云祥、薛颠都是民国武林的巅峰人物,在武林中的地位与当时张大千与徐悲鸿在美术界的地位相当。

而他34岁退隐江湖、文革时期倍受迫害、历经10余年天津劳动改造,老年才著书,揭示了中国武道的无上境界,其实就是“禅”的境界。

书中有武技理论、有实战格斗经验、有做人的道理,立意很高,传达了中国武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

明清之际,姬际可无意中在一破庙发现了半卷《武穆遗书》,并由此创建了内家拳的第一个拳种——形意拳,《武穆遗书》也作为形意拳的镇派之宝世代相传。金庸的中只是引用了这个典故,而《逝去的武林》一书却真正提供了《武穆遗书》的详细习武口诀。

武术本来源于道家文化,而后世往往将两者分离,使武术失去了上通道学的途径,而此书则把两者沟通在一起,说出了武术的无限进境,让言羽后世一生之中,文武之道,水###融,受益匪浅。

最新小说: [综]水杉之刃 我的老婆是鬼王 溺爱成瘾:律总的蜜蜜甜妻 乃木坂之守护者 全球首富从亏钱系统开始 重生七零带萌娃 都市:开局漫展帅晕全场 超能学生 都市超级医仙 锁帝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