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节实践出真知
因为冯兵在学校里穷凶极恶,臭名昭著,同学们刚开始还不敢答应。【无弹窗.】
言羽就鼓励同学们说,他们不就是六七个么,我一个人就能打两三个,平时大家一起踢球的不都有十几、二十个人吗,我们都去叫些人来,到时你们帮我在后面站着就行,相信他们也不敢动手。即便真的打起来,咱们人多,还不一定是谁打谁呢。
几个好朋友听了,觉得有道理,都义气勃发,连声说好,叫上一大帮人,挽起袖子就准备出去动手。一些胆子小的,还有很多想看热闹的同学,也都跟在后面,以壮声威。
于是几十号人一起,浩浩荡荡地就出门了。
言羽走在最前面,径直走到校门外等候多时的冯兵面前,对他说:“兄弟,对不起了,我也知道那天我踢球不小心踢着你了你很不高兴,但是当时我也给你说过对不起,你后来也用球在后面暗算过我,咱们就算扯平了。既然大家都是一个学校的,即使你有什么不舒服,我们也应该内部解决,你现在找外面的人来想打架,大家都觉得你不地道,如果要打架,我们俩单挑,我也不怕你,你真要斤斤计较,我也奉陪到底。”
“冯兵,你如果这么小心眼儿校内这么点儿小事也非要和言羽过不去还拉外校的人来打架,那你以后最好永远别上学校的足球场,否则的话,我们都不会让你好看。”言羽身旁和他经常一起踢球的朋友们也趁机大声叫嚷。
冯兵虽然强壮,但也不是没脑子的人,一看这么多光着膀子的汉子都围在言羽身后,也知道今天这架是没法打了,于是对言羽说:“既然你已经道了歉,那也就算了,以后不要再惹我,不然我对你不客气。”
说完就带着一帮小混混灰溜溜地走了。
这下言羽简直高兴极了,感觉自己像打了胜仗的大将军一样威风凛凛,觉得能有一帮朋友撑着真是太好运了,后来经常请他们喝汽水。
那时,言羽除了和妹妹天天分工洗碗挣零用钱,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当学霸,考试进前几名,爸爸妈妈就会有奖励。
而且那是自己读书努力挣来的钱,比其它靠偷抢骗得来的钱感觉好多了,花起来也特别开心。
有钱了,就想买书、想买磁带,但是更多的还是用来买吃的。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小时候言羽经常梦到捡钱,这儿一张五毛,那儿一张一元,一转身又是一张两元,捡得好高兴。梦醒了发现都是空欢喜,但是仍然觉得很高兴,梦里捡到钱笑得嘴都合不拢的那股高兴劲儿似乎还在,心里暖乎乎的。
中学时代流行互送贺卡。言羽很喜欢那些精美的贺卡,最好的铁哥们儿从来不送,只送些喜欢附庸风雅以文会友的小男生小女生。
有个叫乔的女孩子手工精巧,喜欢在硬纸上手工画出迷人的美女,末了再贴上自己用红纸剪的连笔剪字,言羽收到她送的画和字时,感觉棒极了,而且觉得女孩子就像画中的少女一样美丽动人。
老师就要选班干部,中学选班干部全部是班主任一个人说了算的,言羽因为数学和物理成绩好,先后当过数学和物理科代表。不过言羽很贪心,心里想,自己英语和化学也拿过很多竞赛奖的,要是也能轮着当当英语和化学科代表就好了。
还是学生时代的言羽,就充满了理性思维,对很多事有一种独特的感悟,班主任燕羽老师对言羽的周记批改非常仔细,经常指出其中偏颇之处。
每次逃课出去打游戏,都是燕羽老师亲自去学校附近的游戏室把言羽和李老酸揪出来。
每次被老师从很偏僻难找的游戏室里抓出来的时候,言羽都觉得很感动,虽然燕羽总是批评他,可是言羽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因为言羽知道,这都是自己不对。以前听爸爸妈妈讲,**说过一句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言羽觉得说得很好,一直铭记在心。
后来言羽才知道,这句话其实最初并不是**说的,而是**引用了朱子评论他曾经评论过“皆为糟粕”的四书五经之中的话。
《论语?学而》有云:“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而宋?朱熹《集注》中评论:“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
从一点可以看出,**虽然嘴上在批评四书五经,实际上内心却对四书五经极为认可,所以烂熟于胸,随意引用。
每次犯了错,其实言羽每次都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深深的懊悔,但言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就这么没有自控能力,虽然明知道逃课是不对的,可是却总是难以抵御游戏的诱惑。每次跟在老师后面乖乖回学校的时候,言羽都会忽然觉得,燕羽老师就好像自己的妈妈一样,高高的头发,宽宽的背影。
每次一想到亲爱的妈妈对自己的期望,言羽就会觉得非常非常的伤心,心里忍不住就想哭。不禁会问自己:“言羽啊言羽,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什么时候才能自己管得住自己?!”
其实知易行难,有些人的勇气只停留在嘴里,而有些人的勇气却付诸于行动。
**也曾在《讲堂录》引用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原句也出自《论语?学而》,其中孔子告诫弟子先要躬行“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然后,“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借此说明行事比学文更重要的道理。
而言羽之所以特别关注**和他说过的一些话,有很多的原因:
比如爸爸妈妈都是党员经常要学习《**语录》什么的;
还有那时候的政治题或各种文章等常常不管答什么题写什么文都要在前面加一句,“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领导下”;
而且在言羽看来,能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那此为国为民,也甘愿为其效力,那么他必然有其过人之处。
不过真正让言羽最能感受到伟人**的影响力的,却另有一个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小时候最好的两个兄弟,柯天崩和柯地裂的名字。
言羽小时候很笨,很多事反应很迟钝。一开始他经常见到两兄弟抄起明晃晃的刀枪棍棒就敢真枪真刀地表演打斗,只见哥哥柯天崩把手中明晃晃的刀皮舞得哗哗做响,不断朝弟弟柯地裂的头顶狠狠砍去,柯地裂就不断低头,然后不断把手中红樱枪尖尖的长枪向柯天崩刺去,把言羽看得紧张之极,大气都不敢出,只觉得两兄弟配合很默契。两人心意相通,配合默契,一挥刀一低头,一举枪一侧身,毫厘之间堪堪躲过,简直称得上是天衣无缝。
言羽以前一直以为这种完美的演出,只是两兄弟多加练习的原因,后来和他们一起配合学习各种拳法套路,才发现并不只是熟能生巧的原因,而是因为他们俩之间有心灵感应,换成言羽,根本就不敢和他们这样用真刀真枪进行表演。
不过这种心灵相通的默契感,在学拳法同样的套路时,言羽就发现了差异。同样的拳法套路,三个人都同时一起学习一起练习,言羽就没法和他们配合得那么好,甚至和其中任何一个事先练习很多次,也不如两兄弟从没练习过第一次就真接对打那样能配合得很好。
后来言羽才知道,原来两兄弟竟然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双胞胎,只不过因为他们长相并不是完全一模一样,所以蠢笨的言羽竟然以前从来没有想过他们是双胞胎这种可能。
知道了他们是双胞胎以后,言羽仔细观察,才发现他们俩长得真是太像了,比一般的兄弟俩是还要更相像一些。
柯天崩和柯地裂这对双胞胎之间,有很强的心灵感应,一个人如果受了伤,另一个人无论在多远的地方都会感应到同样的疼痛。
他们之间的这种现象,经常让言羽觉得神奇不已。
而最让言羽吃惊的,却是兄弟俩告诉他,他们原本不叫柯天崩和柯地裂,原名是叫柯自强和柯自立,只是因为在他们2、3岁时的一天,1976年9月9日,**突然在北京逝世,而他们的爸爸听到这个噩耗,感觉如天崩地裂一般,于是决定将柯自强、柯自立的名字改名叫做柯天崩、柯地裂。而1976年,同样还发生了几件天崩地裂的大事: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7月6日朱德委员长也以90岁高龄与世长辞。而7月28日,一场举世震惊的大地震将唐山夷为一片废墟。而最后9月9日**的去世,终于让两兄弟连名字都改了。
正因为如此,言羽觉得伟人**实在是了不起,竟然因为他的去世,可以让柯叔叔把自己两个儿子的名字都改了,由此可知人民对他的景仰和怀念。
而随着初中物理和化学的科学实验,言羽越来越体会到了**所说的很多话都确实饱含哲理,比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言羽也发现了传统教育中纯理论教育的很多错误。
比如小学美术时学到,三原色是红、黄、蓝,这三种纯正的颜色属于原生颜色,理论上用其它任何颜色都是无法调出纯正的原色的。而理论上这三种原色之间的不同比例组合,再加上明度因素可以得到其它所有的颜色。
三原色调色原理即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红+黄+蓝=黑。通过不同比例的色彩增减,得到可以得到千变万化的色彩。
其中蓝色是三原色之一,也是少数无法由其它颜色交汇形成的颜色之一,天青的蓝色不仅清澈,还有一种冰凉的感觉,仿佛生来就带了孤傲的性格,让言羽十分喜欢。
所谓原色,又称为第一次色,或称为基色,即用以调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三原色分为两类,一类是色光原色,称为加色法三原色;另一类为颜料(染料)三原色,又称为减色法三原色。美术书中所述的是后一种。
颜料三原色的混合,亦称为减色混合,是光线的减少,两色混合后,光度低于两色各自原来的光度,合色愈多,被吸收的光线愈多,就愈近于黑。所以,调配次数越多,纯度越差,越是失去它的单纯性和鲜明性。三种原色颜料的混合,在理论上应该为黑色,实际上是一种纯度极差的黑浊色,也可以认为是光度极低的深灰色。品红与绿、黄与紫、青与橙,各组颜色的混合都接近黑。
美术教科书讲三原色主要是为了学习绘画颜料的混合使用,大多数教材及著作中都称红、黄、蓝为三原色。然而言羽因为从小就爱在小学印刷厂捡牛皮纸包书、折子弹、做防水实验等,经常观察学习印刷厂的油墨和彩印技术,结果发现在美术实践中和生产操作中的情况与美术教科书上说的并不一致。后来发现,彩色印刷的油墨调配、彩色照片的原理及生产、彩色打印机设计以及实际应用,并不是以红黄蓝色作为三原色,而是以品红、黄、青作为三原色。
按照定义,原色应该能调制出绝大部分的其他色,而其他色都调不出原色。美术实践证明,品红加少量黄可以调出大红,而大红却无法调出品红;青加少量品红可以得到蓝,而蓝加白得到的却是不鲜艳的青;用黄、品红、青三色能调配出更多的颜色,而且纯正并鲜艳。例如:用青加黄调出的绿,比蓝加黄调出的绿更加纯正与鲜艳,而后者调出的却较为灰暗;品红加青调出的紫是很纯正的,而大红加蓝只能得到灰紫等等。此外,从调配其他颜色的情况来看,都是以黄、品红、青为其原色,色彩更为丰富、色光更为纯正而鲜艳。所以,无论是从原色的定义出发,还是以实际应用的结果验证,都足以说明,把品红、黄、青称为三原色,比将红、黄、蓝作为三原色更为恰当。
而初中二年级开始,树德九中等很多重点中学已经可以接受计算机启蒙教育,那时,言羽第一次接触到了后来改变他和儿子命运的神奇的计算机。
那时最初学的是basic语言,命令很简单,却能完成很复杂的计算,让言羽感觉非常的神奇。特别是计算机上可以玩很多极其弱智的小游戏,比如吃豆子,言羽玩得开心极了,经常泡在学校实验室里不出来,总是乐此不疲。
学习计算机,发现三原色竟然又是红、绿、蓝。言羽就觉得很奇怪,明明记得中小学美术、物理课学的三原色都是红、黄、蓝啊,怎么又变了呢。同学们也都说不可能,于是和他们打赌请吃饭,然后去查资料,大家才发现言羽说得对,事实果真如此。
后来言羽专门查阅了有关光的资料,获益非浅。1966年牛顿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发现光线被折射后分离出不同颜色的光,此现象被称为色散。后来由此确立了三原色理论,三种基本色其实并没有特定组合,唯一标准只要求任一颜色不可由其它两种颜色相加而成,且三种基本色能配出的颜色越多越好。计算机显示器的光源,因此选择了红绿蓝,与传统的反射光和折射光的红黄蓝不同。
其实在没有光线的条件下,所有物体都是黑色的。只有光照射到物体,物体由于自身特质产生了反射或透射,才会有色彩的特征。
那时的中国社会,还没有手机和平板之类的东西,对那时的小朋友来说,最怕的不是没有电,而是没有光。
言羽虽然从小就在医院的解剖楼和停尸房里穿来穿去,十分大胆,但是他自己知道,自己也和很多人一样,内心之中,其实都十分惧怕黑暗,因为感觉黑暗世界中,隐藏着无数神秘的未知。
后来他终于知道,一个人的心中,如果失去了希望,没有了光亮,那么人体就会变得如行尸走肉一般,沦为一个失去了灵性之光的死魂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