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刘备率军驻扎了葭萌让刘璋惴惴不安之时,早在公元212年的正月,曹操便已经率军返回了邺城,为此曹丕和程昱、蒋济等人纷纷来到了漳河之畔迎接。
当曹操和司马懿等人看到前来迎接的仪仗阵容时,曹操隐约间感觉到经历了河间平乱之后,身为五官中郎将兼任副丞相的曹丕身边已经聚集了很多官员,这些人本来要么是支持曹植的人,要么是摇摆不定的人。加之他先前虽然远在关中平乱,但是安插在邺城的探子还是紧密注意着城内大小官员的一举一动,曹操从探报中获悉曹丕自从暂时接替自己的职位入主丞相府开始,府中来往的官员和门客便络绎不绝,这已经引起了曹操的注意。
看到眼前这幅情景,曹操突然间转过头对身旁的司马懿和贾诩笑道:
“看样子我要是再晚一点回来的话,恐怕邺城之内已经没有人记得我曹操了。”
司马懿和贾诩都是明白人,他们知道曹操的话表面上实在开玩笑,但实则内在透露出来的意思已经对曹丕十分不利。
司马懿从贾诩的眼神之中得到了这样一个信号:
这个时候决不能替曹丕说话,否则必会被曹操猜疑,到那时不仅害了曹丕也会害了自己。
双方会合之后,曹操指着身旁的曹植对站在曹丕身后的官员们笑着说:
“这次之所以能够平定关中之乱,让马超、韩遂等逆贼仓皇奔逃从而取得了得胜,我儿子建立功不小,不愧为我曹孟德儿子!”
其实随军出征的人都明白,曹植根本就没有起到什么积极性的作用。
当时曹休就十分不理解曹操为什么故意将曹植抬进了功臣之列,他本想上前质问,但是却被一旁的曹真给伸手阻拦,并施以眼色警告他不要多事。
但是司马懿和贾诩却对曹操的用意心知肚明,只是不说破罢了。
经过曹操这么一说,很多站在曹丕身后的官员不禁开始私底下嘀咕起来,曹丕顿时明白了父亲的用意,心里觉得十分不平衡。
站在他身旁的吴质却小声提醒他说:“公子此刻必须要表明姿态,决不能在丞相面前提及河间平乱之功,反而要对四公子的功劳大肆赞扬。”
曹丕如吴质所说的那样只字不提先前自己的功勋,拱手对曹操说:
“父亲慧眼如炬,有四弟这样的人在您的身边,将来必定能够辅助父亲平定天下。”
听了曹丕的话后,司马懿和贾诩都不约而同的露出了一丝浅浅的微笑。
而曹操则完全没想到曹丕会这么做,不免有些诧异。
最为不自在的便属心高气傲的曹植了,他被曹操和曹丕两度夸赞之后顿感羞臊难当、如坐针毡,但是又不得不强颜欢笑。其实司马懿心中十分明白曹丕的话虽然表面上是在为曹植请功,但是先前曹操发往邺城的书信之中却从未提及,聪明的人诸如蒋济、高柔、程昱、董昭等人都明白,这不过是曹操想要平衡两个儿子而采取的这种手段而已。
但是恰恰是曹丕的举动会引起目前还没有明确立场之人的同情,因为跟随曹操西征的人十分清楚曹植除了两度发声议和的言论之外,根本就是个无关紧要的人物;留守邺城的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曹丕在战后将功劳全部分给了下属,而自己却丝毫不予记载,但是属下可是亲眼看到曹丕那无可替代的大将之风和高尚人品。
到头来无论是哪一边,都会出现很多明里暗里同情曹丕、鄙夷曹植的人。
进入邺城后,司马懿老远便在城门口前来迎接文臣武将的家眷之列中,看到了怀抱婴儿的张春华正在等着他,于是他赶紧胯下马背快步跑向了张春华的身边。
一开始司马懿并没有注意到张春华怀里有婴儿,等他清楚注意到眼前这个活泼可爱的婴儿在他母亲的怀里“张牙舞爪”之时,他这才明白早在自己随军出征之前,张春华便已经怀有了身孕,为了不让自己分心,她刻意没有告诉自己。
“让你受苦了...”
看着张春华消瘦的脸庞,司马懿的内心不禁感到十分自责,他弯下腰将已经三岁大的司马师抱了起来,司马师看着眼前这个已经将近一年没有见到的父亲,居然在没有人引导的前提之下,果断开口冲着司马懿喊出了“父亲”两个字。
看到这一幕,夫妻二人不约而同的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张春华看着怀里的男婴问司马懿说:“给儿子取个名儿吧。”
司马懿略微沉吟之后伸手抚摸了男婴的额头:
“我一生当中最为尊敬的是我的两个老师,师儿的名字就是从戏志才先生的名讳之中而得,至于这个小子就叫司马昭吧...”
张春华笑道:“人家取名都要避开长辈先祖的名讳,你可倒好,反其道而行了。”
“那有什么关系。”
说罢司马懿将司马师架在了自己的肩膀上扭过头对张春华说:
“我司马懿的儿子将来一定不是寻常之人,当然不应该受世俗的限制。”
此时邺城的百姓和夹道两侧欢迎曹操的班师归来,整个城内都充斥着无比欢腾的气息,但是对于携手回家的司马懿一家四口来说,一家团聚给他们带来的满足和幸福,远远要比那遥不可及的军事胜利要大得多。
然而他们并没有注意到,同样站在官员之中的赵蕊,却用极为寒冷的目光注视着他们...
关中联军大败、河间之乱被平,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东西两个战场的胜利,但是对于深宫之内的伏寿来说,却是接连而来的巨大打击。
她站在德阳殿外,仰视着天空不断向东北方向飘去的流云,忍不住悲切的自言自语起来:
“难道连你们也要舍弃陛下去邺城那里了吗?”
这时她身后上忽然有一件貂绒披风轻轻盖在了肩膀之上,她扭过头看着早已经因司马懿之事而与自己近乎处于决裂状态的伏若歆,此时正用什么担心的目光注视着自己:
“虽然已经开春,但是早晚还是比较冷的,别受寒了...”
“你走吧,去找你的司马懿,我想过不了两年恐怕曹操就会对我下手了,你继续留在这里只会被我连累,我不想再让你卷进来了。”
伏寿此时似乎已经对自己的未来不抱任何希望,因此而显得有些悲观。
在伏若歆看来,眼前的姐姐看起来有些疲惫和憔悴,似乎已经看不出之前意气风发、一意复兴汉室的皇后气度,倒像是个已经没了生气的垂暮之虎。
“已经太晚了...”
伏若歆用让伏寿难以理解的表情摇了摇头:
“打从你一步一步想置曹操于死地的同时,你我以及整个伏家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姐妹俩之间充斥着无比悲凉和对未来的渺茫,被正好经过德阳殿附近的刘协给听见了。
两天后,曹操秘密致信身处许都的荀彧,让他寻求时机和方法将伏皇后暗杀。
荀彧收到信之后先是震惊,随之而来的是感受到了曹操透彻心骨的凉意,他知道曹操是在试探自己,同时也明白伏皇后一直暗地里与曹操作对,这次河间造反一事恐怕也与她脱不了干系,以自己对曹操的了解他定然不会放过伏皇后的。
因为荀彧是拥有自己独立意识的谋士,他一心想的是复兴汉室,和现在的曹操已经几乎不处在一条道路上了。但是他在了解曹操为人的同时也了解自己,他是绝对不会做出诛杀皇后这种大逆不道之事的,所以荀彧决定为不可为之事。
在收到信的当天,荀彧便立刻赶往皇宫拜见天子刘协。
出于自己的身份荀彧没有将曹操想要诛杀伏皇后的意图告诉刘协,但是为了保住伏皇后的性命荀彧建议刘协趁着曹操平定关中有功,给与曹操极高的荣宠,好让曹操没有杀伏皇后的理由,因此纵然知道这么做会增长曹操的野心和气焰,但他还是建议刘协赐予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覆上殿”的殊荣,如同当年的萧何一样。
同是荀彧也想通过这件事提醒曹操,他就算是权利再大,也只能安安分分的做臣子。
刘协看着面色焦急的荀彧,知道他的内心是站在自己这边的,可是这又能怎么样?光凭荀彧一个人又怎么能够改变曹操已经日益膨胀的野心呢?
“爱卿的意思我明白了,就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吧。”
荀彧发现刘协自从赤壁之战后回到许都开始,就一直将自己锁在深宫之内,除了煞有介事的常例早朝之外几乎看不到他的身影。这次荀彧上殿看到犹如魂魄被抽走一般的刘协,眼神之中已经没有了先前的光彩,变得黯淡而又失神。
不久荀彧便将一封公文送至邺城,然而当曹操打开公文后发现荀彧在公文之中所写的并不是已经将伏寿诛杀的汇报,而是天子刘协给予自己的赏赐。
看完之后站在一旁的司马懿注意到了曹操僵硬的神情,他将荀彧所写的公文缓缓的折叠起来,然后突然间使劲扔到了地面上:
“好你个荀彧,我那么器重你、信任你,可你却还是心向天子!”
司马懿弯腰将地上的竹简捡了起来,打开看了之后也觉得十分震惊,因为事先曹操并没有将想要杀伏皇后的意图告知司马懿和任何人。
仔细看完荀彧所写的内容后,司马懿将其重新折叠好恭恭敬敬地放回到了曹操的面前:
“丞相,目下即使您对伏皇后有再大的怨恨,既然天子已经给了您这么大的殊荣,如果您还要坚持取伏皇后的性命,那么会让您变得非常被动。”
经过司马懿这么一提醒,曹操也意识到了荀彧这么做的另一层含义,那就是记住自己永远是臣子,切不可再行大逆不道、目无君主之事。
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曹操对荀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他认为荀文若已经不可能再帮助自己谋划天下了,甚至还有可能会成为自己的绊脚石...
最终在蒋济、司马懿和董昭等人的劝说之下,曹操接受了天子的恩赐,但实际上曹操现在身处邺城,由于距离的原因几乎已经将大汉的政治枢纽全都转移到了自己的大本营,根本就不会去早已沦为空壳的许都,所以这种殊荣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