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藻连忙叫自己的亲随去军机处,“看着点,今天太后都见了谁!”转过头安慰着倭仁,“艮峰兄,局势未明,还不急着下定论。”
倭仁气急,“这还没下定论呢?咱们这位太后手段,实在是高啊,”倭仁是又气又怕,“借力打力,顺势而为,反而叫咱们措手不及了!本来如今天下太平,刚好是让太后归政的好时候,没想到天津出了这档子事儿,反倒是给了那些人借口,让太后继续垂帘听政,”倭仁气的胡子都吹了起来,“我从都察院的后辈小子那里听到,就连忙赶到你这里了,在轿子上想了想,这事儿,谁都说不出不行的理儿来!”
事急从权,如今天津局势不稳,虽然只是一省之地,可事关洋务,又关系着外国人总理衙门等事宜,稍有不妥,洋人的军舰就怕又要开来了,倭仁虽然迂腐,却不是笨蛋,一下子就明白,这件事儿,不是空穴来风!
李鸿藻想了想,果然是如此,“所幸未曾去天津当差,若是我将教案办砸了,那这事儿必然是铁板钉钉。”
“你快想个法子出来,”倭仁知道李鸿藻虽然为人方正,计谋也是了得,又深得同治皇帝信任,所以急切之下,也不顾及自己的身体不佳,连忙赶到了李鸿藻的府上。
“为今之计,”李鸿藻捏须沉吟,“也只能是捏着鼻子,不要再说太后处置天津之事有失妥当了,艮峰兄,叫那些御史给事中们,不要上奏折子弹劾了。”
“这,也只好如此了,”倭仁摇摇头,十分惋惜,太后秉政多年,这样的篓子,可越来越少,这么好的由头可以上折子弹劾,哎也只好放弃了。
李鸿藻在书房里慢慢踱步,“那一日在养心殿看的极为清楚,议政王那些人对着咱们发动的事儿,不发一言,这说明什么?说明,恭亲王也不欲太后继续垂帘了,所以才会作壁上观,如此以来,咱们反而可以和恭亲王等人联手了。”
“如何联手?”倭仁急切的说道。
“不用急,”李鸿藻面带微笑,颇为自信,“天津的事儿,本来就是洋务派管着的,若是这件事儿,办不好,他们的刮落可够吃的,崇厚的天津巡抚位置,就不要想再当下去了,而且,若是崇厚处置此事不佳,艮峰兄,您以为,这巡抚的位置还会是恭亲王的吗?”
“既要失去天津巡抚的位置,这帘子后头还要继续杵着一尊大佛,您以为,这恭亲王能受得了?”
夏日渐热,圆明园外头众大臣的宅子都是御赐的,李鸿藻的这间颇为幽静,是在万春园宫门的左近,离着圆明园不算远,不多会,亲随就进来禀告:“今个太后还没见军机,只是听说了交通部尚书穆扬阿进园子朝见慈安太后。”
“果然,”李鸿藻和倭仁对视一眼,点点头,李鸿藻叫亲随准备轿子,他还是老牌作风,不用西洋的马车,“弟这就入园子,我想着恭亲王也要急着处置好此事,必然要在军机处召见我等的。”
“你去就是,”倭仁咳嗽几声,这会子见李鸿藻从容不迫,悬着的心也落了下来,这才觉得自己的身体越发软了起来,神思倦怠,倭仁对着李鸿藻点点头,“兰荪,我的身子不济了,这将来的事儿,就托付给你了,翁同龢稍微圆滑了些,不是咱们这里的顶梁柱,徐桐就更不必说了,皇上也看不上他,如今能扛起清流这大旗的也就是你了,只要护住万岁爷,不要让那些和朝政不相干的人扰乱了这天下,我就是去见文宗皇帝,也不会惭愧,你明白吗?”
这话隐隐有托孤之意,李鸿藻郑重其事的点点头,朝着倭仁深深拱手,随即大步走了出去。
李鸿藻到了勤政殿旁军机处的值房,果然,除了官文之外,其余的军机处大臣都到齐了,今年到了夏天,官文的身子就一直不好,时常在家休养,太后也恩诏官文先修养好身子,等身子好了再回军机处,所以恭亲王巴不得这个挑刺的人不在场,太后叫起的时候还没到,几个人就坐在炕上,挥着扇子,听恭亲王说话,恭亲王显然是拿定了主意,安排起事务起来,“天津,不能乱,”恭亲王难得说的如此果断,“让洋人不满倒也罢了,可若是引得朝政不稳,崇厚等人难辞其咎!贾师傅,你去礼部传话,叫天津学政,必须约束好士子,不许他们在外头起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