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闰土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 第三百六十七章 御驾亲征

第三百六十七章 御驾亲征(1 / 1)

关威最终还是走了,尽管元起的心中十分不舍,但终究没有强留关威,他知道自己留得住关威的人,也未必能留得住关威的心,想让关威心甘情愿的投效到自己的麾下,现在还不是时候。

在关威走后,元起的日子陷入了平淡之中,每日都是三点一线,在军校场、练功场和燕王府之间来回穿梭。清晨十分,他便会来到练功场,开始一天的晨练。就像师父扶摇子所说,练武之道,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来不得半分的懈怠。

清晨过后,元起在三位妻子和儿子小元始的陪伴下,愉快的吃过早饭,然后便会来到军校场,视察燕军将士们的训练,从中指出他们训练的不足指出,责令他们加以改进,对一些表现的很好的军士,元起还会不吝夸奖,亲口赞赏几句。有的时候手痒了,元起还会拿起武器和将士们较量一番,当然在这个时候元起是不会使用他那杆混元戟的,只是配发到军中的制式武器来和麾下将士们对抗。而元起亲自下场指导,往往是燕军将士们最开心的时候,他们可以在旁亲眼目睹自己君主的高超武艺。更有一些天资聪慧的人,从元起的武道意境中稍微领悟到只鳞片爪的感悟,便会受用终生。

一般在军校场和军士们一起训练两个时辰之后,元起便会回到府中吃午餐,然后整个下午的时间,他都会在燕王府的议事厅中,批阅和处理各种公务,这个时候,以庞统为首的文官们,就会接踵而来。将自己手上的各项工作,对元起作出总结和汇报,并请求下一步的处理方案。元起往往会和他们进行详细的商量之后,才会做出明确的指令,力求每一件政务都得到最佳的处理,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财政开支或者人力劳损。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一个月,或许元起命中注定就不能过太多安静的日子,两件让元起既欣喜又头疼的事情,打破了元起刚刚维持了一个月的平静。

第一件事。就是受华佗之请,另一位神医张仲景来到了燕京,而且和张仲景同一时间到达燕京的,还有钟繇向元起力荐的胡昭胡老先生。对这两位国宝级的人物,元起可是丝毫不敢怠慢,亲自出城迎接他们的到来,然后用随后几日的时间。全天候的陪同着他们,在燕京城的各处转了一大圈,最看到燕京城的繁荣。和城内居民们安居乐业的情形后,这两位最终点头答应留在燕国出仕。

这可高兴坏了元起,张仲景是华佗的最好接班人,这是毋庸赘叙的,而胡昭胡老先生,这位和诸葛亮一样,有着同样表字的隐士,也是元起十分看重的,不为别的,能教导出司马懿这样奇才的老师,还会差到哪里去吗?顺便说一句,这次胡昭来到燕京,还带了一个学生一起过来,不过却不是后来闻名天下的司马懿,而是一个文质彬彬的青年人,名叫萧儒,是胡昭的关门弟子,至于司马懿,就连胡昭都不知道他跑去了哪里,不过据元起推测,他一定是跑到宇宫照烈的地盘上,观时待变,寻找着能让他一鸣惊人的机会呢。

这两人愿意在燕国出仕是好事,可元起却又犯了难,华佗现在还没有正式退休,而且华佗因为医术精湛待人和善,在燕军将士们中间声威极高,要是突然让华佗退居二线,恐怕会引起众多将士们的不满,所以元起左思右想,最终还是决定暂时委屈张仲景,让他充当华佗的副手,并把其中的为难十分坦诚的告诉了他,对此,张仲景表示理解,以张仲景的为人,他本来就不在乎什么官职的高低,只要能治病救人,其他的一切都好说。

至于胡昭,元起给了他一个名望颇高的官职——世子洗马。这个职位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过了,是专门教导那些王国王子的老师,也就是说,元起已经给自己的儿子小元始预定了一位名师了。像元起这样地盘辽阔,权柄极重的国王,更是自开国以来便未曾有过的,甚至可以说,元起的这个燕王,在某种程度,比天子元协更能代表汉人的正统。因此,胡昭的这个官职,可以说是地位十分尊荣了。不过鉴于元始还小,暂时胡昭还不能教导他什么,所以元起又请胡昭到燕京大学中授课,兼职当起讲师,而且还授权给胡昭,可以随时随地参与政务府的事宜。

而胡昭带来的关门弟子萧儒,噢,他现在已经不算是胡昭的关门弟子了,小元始已经把这个位置预定了。元起也没有亏待萧儒,在略作考察之后,知道萧儒手里是有真材实料的,做个一郡太守是没有丝毫问题的,于是元起便任命他为政务府的参事,协同董和处理政务府事宜,也算是对从未入仕的萧儒进行一番磨练,等他真正成熟了,在为宜其他的职务。元起相信,胡昭的弟子,绝对错不了。

当炎热的夏季即将结束,眼看就要进入金秋的时节,在七月的最后一天,泰山忽然布告天下,他已经上书给了天子元协,请求元协任命他为汉中王!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泰山非但没有像传闻中那样,收起野心去享受现有的成就,反而变得更加狂野起来!

须知,在近百年以来,除了原有的那些已经没落的世袭国王,有且只有元起一人被天子亲封为一国之君!现在泰山忽然跳出来,要做第二位国君,其野心昭然若揭!

泰山的这一举动,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万里疆土都为之震动!泰山并不傻,他可不是袁白那个蠢货,他清楚地知道,现在还不是自己称帝的时候,所以退而求其次,向元协请求汉中王的位置。王与帝,只是一字之差,但其中的意思却相去甚远,当初袁白僭越称帝,结果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在元起的赤天神剑之下自刎,这血一样的教训就在眼前,泰山怎么能不不吸取教训呢?所以,泰山没有称帝,他可不想成为众矢之的,不称帝而请求封王,这就在大义上站住了脚。

泰山请求封王的原因有两点,第一,他在奏折中指出,如今的元氏仅仅是在名义上保持着统一,其实暗地里早已是四分五裂,燕王元起、司空宇宫照烈以及江东的扬州牧孙策,这些人都是一时之枭雄,难保日后不会因为手握重兵而进行分裂活动,为了防患于未然,泰山自愿请缨,一一将这些人铲除,但是正所谓师出无名,所以他才请求元协封他为汉中王,让他代表朝廷,去将上述几人一一铲除。

第二点,泰山身为益州牧,但手中却掌握着益州的东、西两川和荆州的大部分地区,身份与权力明显不对等,为了更好地为元协治理好这些地区,所以泰山认为自己理应以更高的身份,去支配手中的权力,为天子守好南边和西南的疆土。比一州之牧更高的官阶又是什么呢?那自然就是王爵了。

泰山这一招连消带打,当真是阴狠毒辣,明目张胆的向朝廷伸手要王爵,但却偏偏在表面上看,他又占足了道理,让人偏偏不能斥责与他,顶多只能说他是功利心比较重而已。更何况,执掌一方的诸侯被封王也早已有了先例。燕王元起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有了元起在前面做铺垫,现在泰山伸手要王爵,倒也不显得如何突兀了。

对泰山请求封王的事情,各路诸侯有着各自不同的反应。宇宫照烈显得乐不可支,这样一来,宇宫照烈确信元起的大部分精力,都会被牵扯到这件事上,自己便能够趁机稳定的发展一段时间了。正如宇宫照烈所料,元起在收到这个消息之后,显得很是愤怒,可是,在泰山请求封王的这件事上,他却没有表露出丝毫自立的意思,一切的流程都是按照朝廷规矩来办的,这就让元起有心前往征讨泰山,却又师出无名,毕竟,泰山可不是那个蠢货袁白,他可不会留给元起出兵讨伐的破绽。泰山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可以说是滴水不漏。

而在江东,孙策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却是浑然没有在意。在孙策的心中,他只关心江东的安危,只要不涉及到江东,他才没那个心情去管泰山称王还是称帝呢。对此。孙权却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最好还是和兄弟二人共同的师父元起通通气,如果元起要出兵征讨泰山的话。孙权建议孙策也派出一定的兵马,跟随在元起身边以壮声势,同时还可以为江东捞取到一些好名声。孙策思量再三,决定采纳孙权的意见,派人从海路出发,直达渤海湾,向元起征求意见。

对泰山的所作所为最为愤怒的人,不是元起、宇宫照烈和孙策,而是当今的天子元协。在收到泰山奏折的当日,元协气的脸都歪了,这个泰山寸功未立,只知道抢底盘,凭什么请求封王?自己又有什么理由,封他为王?

气愤之下,元协一把将泰山的奏折摔在了地上,对满朝文武阴沉的说道:“泰山自请为汉中王,简直是藐视于朕!朕要御驾亲征,讨伐泰山!”听到元协这么说,立刻吓坏了满朝的文武,尤其是皇甫初等老将,更是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在他们看来,元协是打过几场硬仗没错,但在那些战役中,指挥战斗的是燕王元起,天子元协只不过是跟随在元起身边的看客而已,怎么可能是身经百战的泰山的对手?要知道,打仗可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没有长年的战争磨练,是绝无可能做一个优秀的指挥官的,元协指挥战斗的水准,在皇甫初等老将眼中,甚至连入门的水平都还算不上呢,若是真的让他御驾亲征,这万一要是有个什么闪失,那可怎么办?

皇甫初连忙站出来,刚要劝谏元协几句,元协先一步开口说道:“君无戏言!朕意已决,众卿不必再劝了。皇甫老将军,你可还能再上战场否?”

本来是打算劝谏元协的皇甫初,也被元协的话挑起了胸中沉睡已久的战意,当即拍着自己的胸膛道声说道:“回禀陛下,廉颇八十尚能食米一斗,肉十斤,臣未及八旬,为何不能征战!老臣请命为大军先锋,为陛下开辟通道!”

于是,元协生平第一次御驾亲征就这样定了下来,让皇甫初率军两万为先锋大将,传令镇守长安的朱皓和皇甫坚寿分出一人来,带兵一万西出长安,以为左翼部队;让宋琼、宋习兄弟带兵一万由潼关出发,经斜谷关奔汉中,为大军的右翼;以元陶为粮草押运官,率军五千在后督运粮草;元协自己带领钟繇等二十多位文武重臣,率军三万为中军,前后共起五路大军,合七万五千之众,直奔汉中。

最新小说: 九零福运小俏媳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 谍海偷天 八零好福妻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