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东方。
东方属木,主生发,欣欣向荣之意。
混沌初开,阴阳分化,阴消阳长,它们在动态中保持平衡,阴阳交替的过程中,就孕育出了地球上的万物。
宋军也感应到自己丹田处有一个小的太阳,太阳升起,五脏六腑开始源源不断的产生出一股混沌之气,这股气划分阴阳,又交融在一起,最终,开始在自己意念的控制下,行走全身。
这就是内气,太极内息!
宋军缓缓的吐出一口浊气,他的五脏六腑一片清明,突然宋军忍不住嗓子发出一阵呼啸。
“嗷吼……”
宋军朝着大山间呼喊,这是不由自主的呼喊,第一次修炼出了太极内息,驱赶走脏腑阴霾,吐出体内浊气,五脏六腑发出共鸣。
啸声持续了一分钟,方才慢慢的停下来。
于得水惊讶的睁开眼睛,看着宋军,好精纯的内气!而且,这个小伙子才多大啊,竟然就已经修炼出了内气,他的师父定然十分高明啊!
正想着的时候,就看到宋军一跃而起,在原地打起了太极拳。
于得水看了几眼,随后哑然失笑,这算是什么太极啊,太丑陋了吧,而且,一看宋军就是在瞎练,马步太丑,云手简直像是在织布,至于白鹤亮翅、抱月之类的,比公园里的老太太都差太多……
于得水摇了摇头,然后起身跳到三米下的地上,快步离开了。
宋军继续打着太极,他第一次练这玩意,虽然完全把那本书掌握了,可是真正练起来就完全不是那么容易了。关键是,每一个动作都需要配合特定的呼吸才行!
不过,反正是不要求动作标准,先把内气练好就行。
宋军打了一遍,收势,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神清气爽,这感觉太好了。
宋军从山上一路快跑回到了按摩店。
按摩店里面,一个女人坐在沙发上,她穿着旗袍,姿态优雅,脸上带着笑容,是崔莺莺。
崔莺莺听到脚步声,往门口看,看到宋军跑进来,她站起身来,朝着宋军笑了下,“你好,宋军小医生。”
宋军有些奇怪的看着崔莺莺,他并不认识这个女人,这女人虽然很漂亮,但是显然,她心计深的很,和善的面容掩饰了她的心思。
“你好,什么事?”宋军问。
崔莺莺轻轻的笑,说:“宋军,我想和你商量一下合作的事情,哦,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崔莺莺,是对面莺莺养生馆的老板。”
宋军一听,笑起来说:“哇,原来是崔老板,自从你开了店之后,托你洪福,我们家的生意是一天不如一天。”
崔莺莺重新坐下来,说:“不要这么小气嘛,我这不是就过来邀请你合作了?宋军,来跟着我做吧,薪水随便你提,甚至是给你我们莺莺养生馆的股份也可以,怎么样?”
“这么好?”宋军奇怪的看着崔莺莺,“为什么啊,我们之间好像不冲突吧,我们现在做的是治病,你的养生馆是养生,你叫我进去干什么?”
崔莺莺想了下,最终还是开口说道:“我被你的医术震撼到了,我们可以合作,我想做真正的养生,真正的中医养生。宋军,我看得出来,你现在不愿意和我合作,不过没关系,你可以好好的考虑一下。你的店太小,而且形式单一,缺少知名度,如果你和我合作,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你不仅能够得到比现在多很多倍的收入,关键是,你也会一朝成名,名扬整个伎南市和齐鲁省,完全不成问题。”
宋军点点头,“好,我知道了。”
崔莺莺愣了下,随后起身,“你好好考虑下。”说完,她优雅的往外面走。
“哇喔!姐姐!”门口戴娜叫了起来。
崔莺莺停住,奇怪的看着戴娜。
戴娜夸张的说道:“哇哦!好漂亮!姐姐,你这身旗袍在哪里买的,好有气质!”
“……”宋军一阵无语,他立即回到自己的房间里,看起书来。
现在,太极功法已经完全掌握了,剩下的时间就是慢慢的实践,这个也急不来,只能慢慢的修炼。现在宋军最想的就是把方药给掌握好,这样自己就能够救治更多的病人,得到更高的声望了。
宋军翻开手边的第二本书,伤寒论。
《伤寒论》是张仲景所写,这本书在中医学上的地位很高,张仲景也被称为医圣,在中医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他是无人能比的。
普通人更多的是知道扁鹊、华佗,知道孙思邈、李时珍,知道张仲景的人不多。可是中医人却更崇拜张仲景,崇拜他笔下的《伤寒论》,因为这本书奠定了中医临床的基础!
扁鹊、华佗的确很厉害,可是他们留下的典籍太少,即使偶尔有医方出现,也是不成体系,比如麻沸散之类的,虽然很好用,可是毕竟太少,不成体系,只能当偏方使用。
张仲景则不同,他所著作伤寒论,有症状、有辩证、有疾病的发展和预期、有自己独特的六经辨证体系,更有相应的医方。可以说,一个医学生,只要读懂了伤寒论,他就能够治疗很多疾病,而且只要用对了方子,就是神效!
这和《黄帝内经》是完全不同的,《黄帝内经》更多的是讲的中医的医理,用独特的思维去认识天地人,认识疾病,可是看过黄帝内经,你可以懂养生,却一定不会治病。
而读完《伤寒论》,很多病就已经能够治疗了,关键还是神效……
宋军翻看《伤寒论》,前面就是张仲景的自序: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助,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卒病论。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看完这一段,宋军心里涌起一阵阵的感动。从这段序言可以看出,东汉时期,突然有伤寒传染病出现,当时张仲景家族二百多人,不到十年,死了三分之二!张仲景悲愤之下,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最终写成了这本《伤寒杂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