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这天,丽日高照,极目远望,山清水秀。
余企仁早早来到街上,因是节假日,早已人山人海。队里农民都朝发电站挤去,便也跟着挤。只见水渠清波荡漾,缓缓流动,水渠尽头,几间瓦房横在那里。
机组房里,人们挤进挤出,都去看稀奇:只见水流冲动机轮飞速旋转,皮带带动电机,电流源源不断输出,电灯亮了,另一间房里的打米机也响起来,屈江、梅德广把一袋谷子倒进斗里,白花花的大米就从下面小口流出。另一边流出的是糠。观众啧啧称奇,说:“机器真好,一会儿工夫,比我们推一天磨还多。”机器忽然不动,屈江摆弄了一阵,机器又响起来。回头看到余企仁,说:“二天把你的粮背到这里来加工。”余企仁摆手笑道:“我吃多了没事干?这么远背到这里来,加了工又背回去,还不如自己推磨。”
听外面姑娘叽叽喳喳,屈江、梅德广闻声出来,原来是游书红、全波月、苏攸琴在发电机旁议论。游书红指手划脚地说:“我爸是搞发电机的,这机器就是我爸厂里生产的,要是这样,或那样,效果会更好。”
广播开始了,通知参加演出的同志,到公社集合。知青们朝公社走去,有演出任务的开始做准备,然后到街口小学校内等着。
小学校门前的露天平坝,斜高出地面几尺,此时红旗招展,站在上面,可见冷河街成了人的海洋,“热烈庆祝冷河人民公社胜利发电”的红色标语,横在街面。人们知道今天有庆祝会,远远近近的农民,借赶场之机,前来参观,人流几乎要挤破这小小的街道。
学校平坝下的人流越集越多,人们翘首以待,想看知青表演的节目。人群开始涌动,混乱,修智富带着几个人努力在台前维持秩序,被挤得满头大汗。
人群一阵轰动,有意或无意,都被吸引到这里,演出就要开始了。
先是路书记讲话,一篇官样文章,谁也没注意听,一阵豪言壮语,被淹没在一片“嗡嗡”声中。接着,县革委洪主任讲话,人们由于好奇,也由于大多数人没见过这样大的官,都朝前挤,伸长脖子,想看看这位赫赫有名的造反巾帼英雄。
她身穿军服,头戴军帽,露出些许短发在外。全场静下来,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她。她见所有的眼睛都盯着自己,一下子得意起来,学着文革旗手的姿态,朝下招招手,说:“同志们,农民朋友们,你们辛苦了!”
先从台上传来一阵掌声,前面几圈的群众也跟着响了几下。洪主任举起双手朝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讲:“我代表蜀山县革命委员会,向大家问好!”又被掌声打断,待静下来后,又说了些表扬性语言,表扬大家在农业学大寨中取得丰硕成果,最后说:“你们用农业学大寨的革命精神,为我们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发电站,这说明用马克斯列宁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人民,是战无不胜的,你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的革命赞歌。”久久的掌声,苏攸琴宣布:“演出开始。”
后面的人群涌动起来,都想朝前挤,小孩爬到树上,静静地等着。先是中心小学的一个小女孩,戴着红领巾,上前敬了个少先队队礼,清脆稚嫩的歌声唱道:“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听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一曲唱完,冷河街静悄悄的,人们都在用心听,看到她退出,人们便鼓起掌来。以后小学生又表演了几个节目,小孩天真可爱,表演虽然幼稚,却赢得阵阵掌声。学生组最后的节目是邰兴文指导的“王二小放牛”,一亮相便掌声雷动。
一年级的小朋友扮牛与群众,二年级一个大些的孩子扮王二小,正在放牛,还有些小孩准备着小鼓小号,邰兴文用学校的钢琴扮奏,一个白净的小姑娘清脆的歌声唱起来。二年级的孩子扮成日本兵,端着木棒做的枪走过来,抓住二小要他带路。动作随着歌声的进展而进展。一群抗日战士,也是木棒当枪,小鼓敲起来,小号吹起来。唱到“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边……”小姑娘的眼泪夺眶而出。观众里几个姑娘也揉着眼睛。歌唱完,节目演完,观众雷鸣般掌声久久不息。
邰兴文带着演员向群众鞠躬退出,观众纷纷议论道:“这个节目很好看。”
农民组表演了几个逢年过节见惯了的耍狮子、舞龙灯、走高跷,没什么新意。农民组最后一个节目,苏攸琴上前报道:“下一个节目,公社革委会的女生独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演唱者苏攸琴。”她后退两步,唱道:“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刚唱完,群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喊:“再来一个!”
苏攸琴朝前走两步,含笑说:“后面是知青组的节目,由冬志云说快板。”
由于对知青的期望很高,群众又朝前挤,修智富与几个农村青年竭力维持秩序,不让人挤到台上。看那街上,早装满了人,挤不动了,都伸长脖子朝这边看。
冬志云穿着整齐,装模作样搞了些滑稽动作,把人逗笑,他打着快板说:“世人都说儿子好,越生越多不得了,母亲女儿同时生,结果生出一身病,进门如进猪圈门,一目了然四壁空。吴家儿女十来个,个个都已成家业,老人如同破包袱,推来推去都想扔。计划生育就是好,一个两个才是宝,上学有知识,长大成材为人民,有钱留着老来用,儿女孝顺才是好。”打着快板比着说,引起一片笑声。又听他说道:“天还没有亮,床上在打丈,老大在演孙悟空,老二在演猪八戒,老三在哭,老四在闹,老五在喊:‘妈!我要屙尿’。”一阵哄笑,一阵掌声,冬志云笑着退下。
后面,梅德广扮演胡传葵,屈江扮刁德一,游书红扮阿庆嫂,演出一场“茶园斗智’;几个女知青扮舞,全波月唱:“万泉河水清又清……”
花馨君唱了一曲“北风吹”;辛传河来了段“智取威虎山,虽说喝走了调,观众仍然报以掌声。
最后一场,余企仁穿了件极旧的军服,载顶军帽,拿根笛子上场,付松根半新军服,走到台前,立正向群众敬了个标准军礼。听底下有人议论:“如果有帽徽领章,硬是像个军人。”
另外几个知青也是一身军服伴舞,笛子吹起来,付松根唱道:“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想念**……”
伴舞认真起舞,笛声歌声,虽不那么丝丝入扣,但在这冷河街中,也令人耳目一新,博得一阵热烈的掌声。
余企仁谢幕下来,便溜到公社。公社到处是人,礼堂内灯光明亮,周围墙上贴着冷河公社各生产队写的“庆祝五一胜利发电”的文章。一侧墙边挤满了人,看蓝云天的画展,迟更立在人群里评头论脚。依次看去,大多是农业学大寨为题,画得那么生动活泼,春耕秋收,如临其境,高山低谷,画作农民战天斗地的背景,从河工挖渠到清波细流,无不在画中体现。参观的农民啧啧称奇道:“比我们看到的还好。”忽然眼前一亮,余企仁觉得似曾相识,那张从前送给花馨君的画,略作修改,成了农家闲院,原来的人物似是而非,隐约可见远山云遮雾绕,河边挖渠民工热火朝天,大雪梅花,上面题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众多目光注视这张画,议论纷纷。
另一边墙上贴满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文章,人们随意流览一遍,都集中在一首诗前,几个爱好文学的少年在那里抄,诗的题目是“五一”,诗的内容,写的是:
资本主义像座山
压得劳动者苦难无边
资本家的嘴
吸尽劳动者的血和汗
为了生存
美国工人举起战斗的旗
从此
劳动者有了自己的节日——
五一
中国工人“二七”“五卅”大罢工
高举劈开旧世界的斧头
秋收起义的农民
紧握割掉黑暗势力的镰刀
镰刀斧头旗帜下的队伍
走完二万五千里路程
斧头砸碎日本军铁蹄
镰刀割掉蒋的百万根基
五星红旗终于升起
斧头砍出四个现代化
镰刀割出繁荣倡盛
在镰刀斧头旗帜下
人民登上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小演员进入礼堂,在里面嘻戏,邰兴文表扬他们,洪主任、路书记夸他们演得好,他们的父母,在门外等着。
就要开会了,前部分差不多被小演员坐满,农民演员坐在后面,知青几乎全部站在小天井里闲聊。听到里面说申季坡小学获得学生组一等奖,都挤去看。邰兴文上去领了奖,带着学生退出礼堂,由他们的父母领走。余企仁道:“大家都说你的节目好,我就晓得你的节目能获得第一名。”邰兴文道:“文革以来,听不到以前的歌声了,这首歌的内容建康,应该挑不出什么毛病,想把它编成节目试试,果然效果不错。”
屈江、梅德广挤过来,说:“你们的节目受到好评,会给个什么奖?”
余企仁笑道:“什么奖不奖,拿张纸有什么用?给点东西才好。”
梅德广道:“还是应该有点物资剌激。”
余企仁道:“想都别想,通过这些节目,证明知青是有能力的。”见花馨君从里面出来,便问,“他们对知青节目有何看法?”
花馨君道:“他们说知青节目都好,难分高下,来了个‘知青节目集体一等奖’。”
邰兴文拍手道:“大锅饭硬是好,这才是皆大欢喜的事。”
花馨君笑道:“县革委洪主任说,她将向县革委汇报,说这里的知青质量好,有什么招工指标,要优先推荐这里的知青。特别是那个冬志云,长得又矮又滑稽,他那‘计划生育’一项得到好评。”
余企仁四面看了一下,没看到冬志云,说道:“那还是我的稿子呢。我最看不惯农民那种‘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观点,总想找机会狠狠批一下。后面‘天还没有亮’那几句,是在我姐单位上看文艺演出时听到的,一下子就记住了,今天正好用上。”
花馨君道:“我们公社还真是人才辈出,谁都能来两下子。”
邰兴文问屈江:“你在生产队做啥?”
屈江道:“除了出工,就是复习,找高中书自学。”花馨君接口道:“我也在找高中课本,听说要恢复高考,应抓住这次机会,可书却不好找。”
余企仁道:“我连初中都没读成,你们哪个有初中书借给我,我先达到初中水平再说。”
邰兴文道:“我的书都在家里,如果还在,我给你带来。我现在有时间,找队里的高中生借了些书本,自学自练,如果题不是太难,大约对付得过。”
余企仁听他们都在自学,也想这样做,说:“我本想叫我哥把他的书给我,可被我妈当废纸卖了,上次我回家,叫他帮我买本《新华字典》,他来信说走了很多城市,书店里根本买不到其他的书。我也去过书店,里面卖的全是政治书籍,好像中国已全民皆马列了。”
邰兴文摇摇头,说:“我想这只是暂时的,如果‘全民皆马列’了,谁去搞科研?”
屈江道:“现在的形势就是这样,你需要的没有,不需要的遍地都是,你说怎么办?”
梅德广道:“车到山前自有路,我只能保证自己学到的东西不丢失,等有机会再自学。”
屈江笑道:“等有机会胡子都白了。”旁人听了也笑了。
里面的人散会出来,常明亮、迟更立与几个农民,搬去礼堂的杂物,抬进来桌子板凳,闻归新、黄图娣提来水,把桌子板凳抹干净,有人通知到场的知青吃饭,那些没参加演出的也挤在一起,公社领导只好睁只眼闭只眼。待人坐齐,便开始上菜,摆上久违了鲜肉,便开始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