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闰土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西周王朝 > 正文 第二百零二回 道德并轨国难谋位

正文 第二百零二回 道德并轨国难谋位(1 / 1)

<>话说懿王恕史淢所说无罪,史淢应声回道:“臣从理学方面认为,万物生命周期表明,物禁大盛,物极则衰,物代表产物,财物,经济,财富,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带来质的变化,人们精神状态也会发生质的变化,尤其是刚富裕的这一代,暴发户的官僚阶级,有钱有势,导致骄横淫奢,物极之后,精神文明生活跟不上,就会导致社会文明现象发生衰败,老文明跟不上时代物质生活带来的新思潮的冲击,新文明还没产生,这是自然现象,和人类生老病死一个道理,在生命线中,九德考核,只是寻求人类理想的目标,德只是教化人民,净化人心,让人们追求美好明天的一个理想标杆,但德不可治国,不可强行诸侯君,为君的嘴巴大,他说了算,他手里有军队,有法典,有牢狱,有抓人的权力,有生死杀生战伐大权,何人不惧?王朝要用道作为法宝,道并没有说不可用法,不可用伐,道和德有根本性区别,道即治朝安天下的手法,包含法典和征伐,而纯粹的德,只能作为宣教,依法治理天下,才是道法自然。道,是治国之道,法是法典,办法,自然,就是这些治国安邦之道和办法形成自然而然的自然性,达到大众习惯性程度。德作为人们内心衡量为君的为政标准,不能作为治朝理政的主要手段和标准,当然,携德为君,作为王朝对诸侯君治国安民的为人行为标准,对待哪些有违德行标准的诸侯贵族,还是要动用道的法典、量刑、废止、更换、大刑,甚至征伐,只有在德学背后,用强大的高压典章,用治朝安邦的道法来撑腰,德才有立足之本。成康盛世就是最好的案例。”

“还有个案例,一个大司寇在审判逃兵的时候,问逃兵为何不战而逃,逃兵回答说,家有年迈八十的老母,我怎么能不顾及他们的无人照看呢!这不是不孝之人吗?这个大司寇,觉得这个逃兵很孝顺,德以孝为先,于是放了逃兵,还为了表彰他的至孝德行,任命他为官吏。君主知道这件事后,不但斩了逃兵,还罢免了司寇,这是为何呢?因为司寇公私不分,把法和德混为一谈,按照司马法(军法),一名战士,自从接到王令出征的那一刻起,就要忘记自己的亲人,家人,父母,包括自己的生死,这样的战士,才叫士,才配叫国士,军士。王上行使的是国家大法,不是带有个人感情的仁义孝顺之德行。仁义孝顺归为德行,王法法典征伐归为治国安邦道行。”

懿王点头赞道:“你这个理讲得朕总算明白该怎么做了,道与德,通过第三方理的论证,道与德可以并轨同行,道经和德经双管齐下,合称道德经,不就解决诸侯乱为之事吗?具体的说,父王共王的共官共管诸侯事务不就是参与诸侯政务吗?君王无私事,他们的无德行为,造成百姓遭殃,小民受害,朕要从新颁布携德从政,从政就得无私,不但包括诸侯君,还有各级诸侯大臣。主管诸侯,百官的太宰,要明察秋毫之末,司徒、司寇,百姓之官,要依法律令,推行德行天下,给人民一个安居乐业的太平天下。”懿王激情的说,懿王确实是个追求美好明天的一代明主,和他的年号一样,懿美世道。

全面学习懿王的“携德为君论”,全面贯彻考核学习道经德经纲要的践行方针。

任命益公牧为太宰。

懿王七年二月,懿王于大庙,册命姜益公,对益公牧说道:“益公,朕受命予汝天官掌管六典,管理百尹之位,汝要依法查处为君诸侯和达官贵人的不顾先王制定的法典律令,乱行暴虐,残害小民,虐待奴隶的行为,汝要明察秋毫,明断是非曲直,依法量刑,法制高压政策下,官吏最后也会给朕戴上暴虐为王的帽子,朕不怕,汝何惧?推行携德为君为臣,汝的职权,掌管朝廷六典,六典中,第四典是政典,政典就是管理天下诸侯各国,让其平服,管理百官各安其位,而百姓负担要平均,不能让百姓有厚此薄彼压诈不均现象出现,更不能有虐待百姓现象出现,如果有这种不良现象出现,汝用第五典,刑典,依法制止各国叛逆,诛罚犯法官吏,汝还要全面考量八法八则,这也是汝的权限,八法治理官府中第八条,官府有考核官吏的权力,考核国家政事的得失,不能让朝廷的民心有失,利益有失。八则治理边邑封地中第三则是废置,第七则是刑赏,这些都是汝之份内职权,赐汝朝服,腰带,玉珪官符,作册矢令簋,汝要小心用事。”

益公牧叩拜说道:“谢王信任,委以大任,臣一定按照先王法令办事,明察确断,以律量刑,依法惩治不顾先王制定的律令乱行暴虐,残害小民之人,不管贵族阶层如何反对攻击臣,臣一定按照王令,推行携德为君为臣,让百姓负担平均,绝不让王朝失去民心,绝不让百姓受到暴虐残害,限制诸侯大臣为所欲为的行为,高压化解为官三大病症,医治为官追求尊崇膜拜的感觉,化解势力帮派体系,抑制金钱财富的利诱。”

懿王呼内史尹赐朝服,腰带,玉珪官符。

姜益公上任太宰,大力推行携德为官,严惩腐败,惩治不法分子,对不法侵害百姓地方官员和诸侯君,进行大清理。

说来巧合,这年夏天,多地洪水泛滥,如猛兽般吞没庄稼,淹没农舍,冲跑粮食和牲畜饲养,懿王号召诸侯大臣贵族富翁,爱心人士,携德救灾,减灾,救济于民,这也是太宰益上任后遇到的第一个天灾人祸,太宰益心急如焚,自己带头捐赠粮食五十万石(一石,一百二十斤。)

卜事曶(hu)捐赠一百万石成为最具携德之官,成为诸侯君的表率,得到懿王表彰,王令井叔代王对其行赏,井叔代王赐赤金三十朋,卜事曶领赏谢恩,为表对王上的感谢,宣扬王上的鸿德,卜事曶用所赐赤金制牛鼎铭文记之。

京伯紧跟其后,成为第二大慈善家,捐赠八十万石粮食,虡(ju)父排名第三,诸侯显德之君也纷纷出手捐助慈善。

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是匡国。大雨洪水淹了所有庄稼,冲坏民房,冲走粮食,牲畜,冰雹奇大,如雪般的下,地上厚厚一层,打伤很多百姓,人们流离失所,匡国人民真的生在水深火热之中。王朝减灾救济粮,救济品,不断送到,人们感觉到朝廷政府的温暖。

祸不单行,夏天洪涝冰雹过后,秋收无望,这年冬天,奇冷的西北利亚寒流光顾槐里,光顾匡国,光顾西北地区,(零下三十度。)嘉陵江汉水流域,渭水黄河上游中游,冰冻三尺封河,本来就饱受洪涝灾害,靠救济为生的百姓,没有预备过多的防寒棉衣棉被,再次受到创伤,有的一夜之间就被活活冻死,仅有的存活牛羊牲畜,冻死一片。王朝救济救灾紧急,王上再次下令携德捐助,号召没有受灾地区诸侯,尽全力行善捐赠,师华父,捐赠一百万件棉衣棉被,获得“温暖之父”称号,王上为表彰师华父慈善德行,册命其孙“克”为内臣膳夫,掌管王家膳食,传纳王命。

上士宫正兽伯,出入姜氏懿旨,严管后宫财用减半,捐助灾区。

内史中父出面动员太史僚属机构,个人捐助物资,总共募捐三十万件棉衣送往灾区。

司徒荣伯出手得冠,捐献巨资,得到懿王赏赐秬鬯(juchang)酒一卣(you)。

懿王为了救灾物资,和太宰、司徒、司空部门忙得不可开交,民生鼎沸,怨声载道,王道微缺之言又开始流传。懿王的心很是难受,原本就是一个追求完美的王者,偏偏老天拔地,老天爷老是跟自己过不去,天再旦的阴影开始回来了,迁都也没有完全解决老天爷惩罚的问题,难道自己真的失德吗?老天爷真的要惩罚自己吗?懿王迷上眼睛,惶惑中,看到了先王的训斥,一身冷汗,原来是一场噩梦。

后宫的余粮,已经都被懿王捐助出去了,大臣,诸侯捐赠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懿王决定动用王朝国库物资,拯救难民。懿王再次调拨国库一千万石粮食,一千万件棉衣棉被下发灾区。受灾面积太大,但有懿王的大批物资下发之后,百姓的灾难占时过去了,懿王的心占时平定了。

大祝申觉得机会来了,老天惩罚,天灾人祸是最好的神话鬼话连篇累牍的滋生土壤,大祝申实时觐见王上,进谏真言。

“为臣参见陛下。”大祝申叩拜。

“老爱卿平身,有何事要奏?说来听听。”懿王说道。

“陛下,赐臣死罪,然后臣在直言。”大祝申故作姿态的说。

“赐你死罪,还是免你死罪啊,赐你死罪,你还会说实话吗?朕免你死罪,说吧,但说无妨。”懿王说道。

“臣冒死直言,臣觉得自从天再旦之后,迁都以来,先是严狁犬戎攻伐,只到了焦获之地,后来南仲将军平定严狁的第二次叛乱,接着去年须弥羌人动乱,接着今年先天洪涝灾害,冰雹匝地,刚过去的冰封世界,路有冻死骨,陛下登基七年来,发生太多的不祥事件,这都表明,上天对人间的不满,人间尽管生活越来越好,可人们的德行却直线下行,就如陛下再次强调携德做人一样,整个社会实在失德。为富不仁现象实在猖狂跋扈。老天总要对这个乌秽的社会加以惩罚,惩罚谁呢?除了百姓遭殃之外,对为政的朝廷一定也会加以惩罚,没有管好这个人间世界,究竟要惩罚谁呢?谁能代表朝廷接受上天的惩罚呢?”

懿王听了,心里凉了半截,自己是这个朝廷的主宰,难道上天真的要惩罚自己吗?懿王的脸,顿时灰暗无光,没有说话,只听大祝申接着说道:“陛下,陛下是王上,是天之子,父母疼爱孩子,虎不食子,何况仁慈的天父天母呢!”

懿王松了一口气,说道:“爱卿的意思,有人可以代表朝廷受罚?“

“是的陛下,三公坐而论道,天道使然,论道论天道,他们论的天道有了问题,上天不是要他们还吗?有句话叫天道好还,如何好还呢?”大祝申说道。

“如何好还?”懿王惊诧的望着大祝申问。

“三公之一,可甴天子陛下决定,三公如果陛下决定不忍,也可找他们的助手代劳。”大祝申说道。

“你说三公助手三少可以代劳受罚?”懿王问道。

“是的,全凭懿王做主明断,臣说得是罪该万死的天机,天机一泄,老臣命将不久矣。”大祝申说道。

“当真如此,老爱卿,你可不能薨毙,老天保佑你,你是朕的嬖臣,朕离不开你。”懿王动情的说道。

“陛下改变不了老臣的命运,臣说了这个天机,还乘一年多的寿相,这土地神上天堂去告我的泄密天机之罪,地府与天堂之间,路途遥远,来回要一年多的时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谴人间,不是不报,是时间未到。”大祝申说得是他身体生病,医生说他最多活不过两年,所以,他在临死之前,也要完成他为辟方篡权的梦想。

懿王感动的流下泪珠,这是仁慈的眼泪。

懿王说道:“爱卿用生命破译天机,又用生命挽救朝廷大业,朕感谢你,朕会褒奖你的后代,爱卿尽管放心,朕不会辜负爱卿的一片报效王家的忠心,朕会考量你的进谏。”

“老臣心愿已了,老臣告退。”大祝申说道。

“占不要走,朕还有话问,如何破解天机之意,具体流程如何?何时何地?”懿王问道。

“老臣命将不久离世,其言也善,老臣直言相告,镐京不祥之地,入住者,自入住之日起,两年之内,必被克死,也就是代替朝廷被天庭收命。王上三思,尽早安排人接管镐京,此人一被上天索命,天下就可太平。”大祝申说道。

懿王听了入住镐京,将被不祥克死,心里庆幸自己早日迁都,于是又问:“哪丰都如何?何人较为适合?”

“那是王朝祖庙之地,阴气较重,太子千万不要去,其他人均可,无碍。”大祝申说道。大祝申早已断定懿王的想法,判定会派太子岳丈姞国侯前去接管,于是就大方的说道。

“爱卿走好,注意身体。”懿王说道。

“谢陛下关心,老臣告退。”这个神话故事,大祝申已经编好几年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说,今天真是最佳切入点,感谢上天的灾难,大祝申和辟方心里应当这么庆幸。

辟方想篡位,想当王上,但不会踩在国难人尸体上谋权篡位的那种人,因为他也要做王上,一个王上的胸怀,怀揣天下人民,这是每个想做王上将要做王上的人的基本理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是每个为王的愿望,篡位只是实现梦想的手段,不是执政天下的方针。

懿王八年四月,上年的两次灾害,导致第二年春荒,饥荒之年,就连匡侯都在无奈之下,派家臣和下人二十人,偷偷将卜事曶的早麦给收了,卜事曶把此事告到太师井叔处,此事被太后知道了,勒令让匡侯将偷割麦子的二十人交出,由司寇依法处置,以此为例,向灾区严正声明,没吃找官府,不可偷盗,为君更不可怂恿暗示手下乱为,姜太后下懿旨,让王田五百亩禾稻,三百亩麦田赐给受灾严重的匡国难民收割。懿王也再次救济饥荒之民一千万石粮食,为早日结束人民灾难,让大众摆脱困境。

因此,懿王流泪决定,懿王决定派姞国侯接管丰都,京伯接管镐京。一位善良的王者,追求完美主义者,为了大众人民早日脱离苦海,亦然下了这个违背自己内心的原则,也许这是违心主义的悲惨境遇,但目的还是为了这个王朝,是否真能被镐京不祥克死,那也要看这个的寿相,也未必被克死。

懿王八年五月,京伯接受镐京。

辟方惊呆了,大祝申真的应验了,做到了,他到傻了,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第三步,夺权就要按计划开始,掌控镐京。

意外发生,九十三岁的京伯反水,不干,他说:“如果不成,这是灭九族的事情,何况懿王为王,天下有口皆碑,人民爱戴,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懿美之王谁人能比?何能作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此话一出,京伯真的活不了多久了,他是第三个知道辟方正真开始篡位之事的人,以前知道,但一直没有成功,自从懿王登基以后,京伯认为辟方已经息鼓,没想到,现在把这个岳丈大人推到风口浪尖上,京伯九十三岁了,不能晚节不保,于是决然拒绝。既然不能同流合污,不能在一条船上,危险的系数太大,尽管京伯是辟方的岳丈,大祝申为确保万无一失,还是要灭口,也顺道应验他的“镐京不祥之兆,克死入住镐京之人”的神话故事。

一个谎言,要用一百个谎言来圆谎,一个错误的决定,如果不纠正,一意孤行,又会发生连锁错误反应,走向罪恶的深渊。

大祝申又犯下弥天大罪,因为京伯入住镐京半年之后,按照大祝申的故事情节,为国捐躯,代表朝廷受到了上天的惩罚,升天了,懿王按照国丧为京伯举行丧礼。

这个神话故事的应验,让懿王对大祝申顶礼膜拜,因为他知道大祝申也快因泄露天机,马快就要升天了,一个将死之人,懿王绝对相信其言也善。

大祝申病危,懿王亲自前去看望,大祝申神秘的对懿王耳捂说:“镐京还要不祥,只有王叔入住被克,方可解王朝危难,这也是天机。”因为前面已经应验了一个神话故事,这个天机,懿王绝对信以为真,毫无疑问。大祝申因泄露天机,被上天带走了,懿王亲眼所见。

懿王九年,这位神秘的大祝申升天之后,懿王册封其子继任大祝之职,入主丰都。

大祝申的离世,带走了辟方整个阴谋计划,也带走了京伯“为国被克”的绝世秘密,就连辟方也不知情。世上更无人知情。

而大祝申的实际病故,其中隐情,有一人知晓,御医总管医师兼疾医,疾父在大祝申临终前,随同懿王前去替大祝申看病,大祝申的病情疾父心里了然于胸,可不敢说。他还用银针为大祝申扎上数针,其实他是在验尸,尸体有毒,系慢性的毒药。这个隐情,让御医总管昼夜难眠,不知如何向陛下回报这个隐情,只好占时埋在肚里。

同时,懿王让师疽(ju)接管镐京驻军、师父余接管丰都驻军,镐丰六师也就换防。

同年五月,懿王听取大祝申的临死遗言,下令王叔辟方接管镐京城。七十二岁的辟方成功入住镐京城。

申祝是辟方同谋,师父余也是辟方同党,粱固之子师疽父是辟方在军营里的同事,偏向辟方,整个镐、丰两都,以及驻地六军,都落到了辟方手中,实现谋权夺位,只乘下最后两步。<>

最新小说: 我在大秦开酒楼 东宫娇宠日常 我被四个大佬爹爹争着宠 将军妻子凯旋而归,却身怀六甲 网游:永恒真理之主 大昏君 把李世民说急了,他想跟我一换一 重生之大收藏家 大明星竟是我自己 梁山庄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