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须口之战是曹公在赤壁大战后。第二次对东吴用兵。
濡须口之战在史料典籍中,前后共计四次战争。
在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冬,曹公平定了关中马超,韩遂叛乱之后。解除了后顾之忧后。便开始决定对孙权用兵。
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公率领着号称四十万的大军南下。开始进军濡须水口。
孙权得知后,率领七万人前去抵抗曹公。双方在濡须口对峙。
战前,曹公的兵力大约是孙权的三倍有余。孙权在兵力上处于绝对的劣势。
于是,孙权让甘宁领兵三千为前部都督。孙权亲自率领七万主力部队进驻濡须。而后孙权又命令甘宁夜袭曹营。这样做,为了就是先挫曹操军的锐气。
孙权还给甘宁和甘宁的将士们准备了米酒。
甘宁得到米酒后,亲自给部下盛酒。而甘宁自己先饮了米酒两碗。然后又准备给自己手下的都督们斟酒。
都督们也知道这酒的意思。就是前赴后继,以姓名相酬之意。
都督们不敢喝酒。都督跪伏在地,不肯接酒。
这时甘宁十分生气,甘宁拔起刀就放在了自己的膝盖上,厉声斥责都督道:“你受主上(孙权)知遇的程度,怎能比得上我甘宁?我甘宁尚且死都不怕,为什么要单单就你怕死呢?”这位都督看到甘宁面色严厉。便起身道谢喝下了那碗酒。而都督下面的所有士兵也都喝下了酒。
到了午夜二更的时候,甘宁便领着百名手下分别乘坐着百骑。准备前往曹公前锋军队营垒突袭。
而曹公这边率领着四十万军队刚刚屯驻到濡须口的时候。可谓是旌旗蔽天盔甲如云。营帐更是连绵到数理之外。
在午夜二更天时,正值深夜,曹公的前锋军队屯守也已松懈。曹军万万没想到甘宁在这个时候。居然敢率领仅仅数百名骑兵前来此偷袭。甘宁带领着士兵顺利地进入营帐。百余名骑兵小谨慎,下手轻快。斩杀了曹公部队上千人,又放火燃烧曹军的帐篷,大声造势。
这时曹公的前锋部队处于慌乱之中时,甘宁等人趁乱逃出战场。回到了驻地清点人数时,仅仅折损了几人而已。
等到甘宁回到东吴军营的时候,这天夜里,甘宁去拜见孙权的时候。孙权笑着对甘宁说:“这也够把老头子(指曹公)吓一跳了吧,我其实只是想试试你的胆子罢了。”孙权一说完。便赏给了甘宁丝绢一千匹,战刀一百口,并给甘宁增兵两千。而且还称赞道:“曹公有张辽,我有甘兴霸(甘宁),足可以相匹敌了。
后来,曹公的四十万大军在濡须口与孙权七万军队相持了一个多月。战争打得很相持,谁也得不到谁的便宜。
再加上曹公老师远征,开销巨大。军队始终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曹公开始萌生了退意。
有一天,早晨。孙权借词去看晨雾。乘着轻舟去曹营前观察。轻舟行了五六里路接近了曹营。
待到轻舟接近了曹营。孙权立即命令军士们擂鼓奏乐。而这边的曹公见吴军整肃武,随后下令弓箭齐发。不让吴船靠近。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开始倾斜。这时孙权命令调转船头。使船的另一面受箭。船这时才慢慢地平衡过来。然后才安全地返回了。这便是著名的“草船借箭”的历史原型。
后来,孙权复制了好几遍这种作法。而曹公有了前车之鉴以后,命令部队坚守不出。就这孙权在濡须口得逞了好几次。
曹公在孙权舟船武器精良,军队严整。叹息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如刘景升儿子,豚犬耳!”这句话的意思是。曹公想生子应该生一个像孙权一样的儿子。如果生一个刘景升的儿子。猪犬不如呀!”
曹公能说出这样的话。足可见孙权的才能的确出众。
曹公在熟悉了濡须口地理环境后。并用重兵围攻孙权的江西大营。并俘获了东吴都督公孙阳。但是因为东吴军队大多数善于水战,虽然江西大营被曹军攻破了。但濡须坞还依然掌握在吴军的手里。
随着春雨开始增多。孙权给曹公写信说:“春天到了,冰水消融,江水也马上上涨了。您应当赶快撤兵了。“
而且在孙权送给曹公的信上还另附上了一张纸。这张纸和信一同被送到了曹公那里。这张纸上面写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这句话很简单。就是孙权认为只要曹公不死,他就不能得到安宁。
曹公收到信后,拿着信对手下部将们说道:“孙权不欺我,我要主动撤军。”
曹公的话其实是有两层含义的。一层含义是他意识到了春水上涨对自己的军队不利,的确是退去的好。另一层是曹公自己也觉得孙权是个强劲的对手。曹公既自负的同时,也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最后无奈之下,曹公便率领军队撤回了北方。
这是第一次濡须口之战,也是曹公与老对手孙权的第二次交战。曹公率大军来袭,攻破了孙权设在长江西岸的营寨。孙权的部下公孙阳都督被擒。但却在濡须坞被阻一个多月,不能前进。最后只能无功而返了。
第二次濡须口之战是在公元216年十月的时候。曹公开始讨伐孙权。十一月到了谯城。
在公元217年正月,曹公率军进入了居巢。并驻扎在此。孙权知道后率兵抵御。
在这之前,孙权在濡须口筑城据守,并设好了防御体制。在这同时,孙权任命吕蒙为都督,让吕蒙率军守卫濡须坞。
吕蒙可以凭借着以前孙权所建的船坞,放置了数万张强弓以抵抗曹军的攻击。再加上长江的天险。此战东吴军队大有把握。
而这时,天气也决定了战争的走向。
在公元217年正月的时候。天气十分不好。时常有风雨交加。
其中有一个叫董袭的东吴水军大将在濡须坞屯驻的时候。夜里暴风狂袭。致使董袭所在的船。在暴风雨中倾覆之后,沉船。
董袭和船上的水兵们无一幸免。全部淹死。
董袭死后,孙权换上丧服。参加了他的葬礼。并对他的家属供应十分丰厚。
天气的恶劣也同样影响了对岸的魏军。在以张辽,臧霸担任的第一轮前锋军。在行军过程中遭遇了持续的大雨。在泥泞不堪的路途中,前锋大军先到了江边。而曹公的主力大军还没有到达。
而就在此时,江水开始上涨。东吴的舰船也稍稍前进。由于江水上涨再加上有雨。容易导致水灾。东吴的水军因为善于水战,可以凭借着舟船而在随时可能产生的水灾中游刃有余。因此这时的张辽,臧霸的将士们都感到不安了。眼看马上要打仗了,雨还是不停的下。
这时,张辽将军认为应该防患于未然。于是准备好撤军。但是臧霸将军认为擅自撤军的做法不符合曹操的命令。因此,臧霸将军向张辽劝谏道:“曹公是多么英明的人,怎么可能会舍弃我们呢?请您遵照曹公下的军令继续留在这里。”
于是,张辽接受了臧霸的建议。
等到了第二天的时候,曹公军在此已屯驻了两天。这时,收到了曹公的撤军令,于是张辽命令部队主动撤军。
而东吴军队这时只是让舟船稍稍前进而没有登岸。
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二月的时候。天气开始转好了。曹军进屯了江西境内。开始正式进攻。由于在风雨交加的天气中,曹军安然无恙(张辽,臧霸至少屯驻了一天,而东吴不敢登岸),而孙权已损兵折将(董袭等人已死)。
就因为孙权损兵折将,因此,曹公就开始得意忘形,派出了一些缺乏名气的亲信将领来作为新一轮的前锋将领。
新一轮的曹公的前锋刚刚到达前线,而孙权这边,大都督吕蒙便看出了这次前来的曹军前锋将领非常无能。是个不足以青史留名的无名之辈。
于是,吕蒙迅速率兵出战。在这个无名之辈率领的曹军尚未屯驻好时。吕蒙便将其攻破。使之败退。而东吴的史官也认为这一次前来的曹公前锋将领,完全是个无名之辈。因此,就不屑于让这个曹公的前锋将领(还没有屯驻,就被攻破了)在青史上留名。
所以这个曹公派出的这个无名之辈的名字。依旧是历史上的一个谜。
后来,在这无名之辈率领的曹军前锋遭到攻破而败退之后,曹公的大军很快就赶到了。并对濡须口发起了猛攻。
东吴军队的大都督吕蒙,濡须督蒋钦的带领下,奋力抵抗曹军的进攻。魏将孙观在猛攻濡须口的时候。被流矢射伤。但仍坚持奋战。
曹公在事后慰劳孙观,说道:“将军受到如此重创,却表现更为勇猛。你不是应该为了国家而更加珍惜爱惜自己的身体吗?”于是曹公就转封孙观为振威将军。但是由于孙观受伤太重而最终因伤去世。
东吴猛将周泰继213年濡须之战后,又一次第率军来到濡须口参战。
上一次濡须口大战。周泰因为率军阻击了曹公前军而得名。
而这一次濡须口大战,除了周泰。还有中郎将徐盛,偏将军朱然也都纷纷前来参战。
当初,蒋钦的部下曾因犯罪而被徐盛处死。徐盛由此认为自己和蒋钦有私嫌。到了曹公攻濡须口的时候。蒋钦早已被任命为濡须督。并和吕蒙将军统领。节都诸位将领。徐盛时常惧怕蒋钦因过去的事情害自己。而蒋钦时常称赞他的优点。于是,徐盛敬重信服他的品德,并与众人论蒋钦的美德。
后来,虽然吕蒙,蒋钦,周泰等人奋勇抵抗。但是东吴军队渐渐不能支。孙权最终于二月退出了战场。三月,孙权派遣都尉徐详前往曹公营里请降。
后来,曹公同意了孙权的请降。于是引军返还。只留下夏侯惇,曹仁,张辽驻扎在居巢。
战后,曹公任命温恢为扬州刺史,任命蒋济为扬州别驾,任命臧霸为扬威将军,任命孙观为扬威将军。
而在孙权这边,孙权任命吕蒙为左护军,虎威将军。任命周泰为平虏将军并接替蒋钦而担任第二任濡须督(第一任濡须督为蒋钦)。
第二次濡须之战,经过双方的鏖战之后,孙权主动向曹公请降。曹公终于取得了名义上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