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挠了挠头说:“父皇坐的也是装上了蒸汽机的船,比我们慢,也慢不到哪里去,大概今天晚上或者明天就能到。”
冷锋点了点头。
看样子,真的得去问问李世民了。
泰山脚下很热闹,尽管皇帝已经抵达,但是他们依旧忍不住的三五成伙研究这一次定爵的事情。有稳如泰山的,也有慌乱的。
定爵要在祭天之后,现在拉着人讨论,就是给自己找点安慰。
冷锋没那个时间担心自己的爵位,也没时间去给别人灌定心丸。虽然李世民到1泰山后就沐浴斋戒、闭关三天准备祭典,但是冷锋依旧强烈的要求见他。
静室里,李世民一身麻衣,看着推门而入的冷锋说:“有什么事情非得现在见朕?现在还有比祭天更紧急的事情吗?”
冷锋坐到李世民对面的地板上,说:“别装糊涂,关于你的流言,关于文院的流言,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我想知道,搞事的人是谁。”
李世民笑道:“只是一些小事情而已,你又何必....”
冷锋伸手打断了他:“别装蒜了,我不在长安五年之久,要不然也不会来问你,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跟我说啊,至少让我有个底。”
李世民收起笑容,见冷锋认真的样子,苦笑出声:“朕打算等祭天之后过一段时间再说的,你非得问啊!好吧,既然你好奇,朕就告诉你....”
听完李世民的话,冷锋皱起眉头,跟李世民一起沉默不语。
许久之后,冷锋才说:“祭天结束后,我要重回军方!”
........
泰山封禅,是华夏大地上最隆重的礼仪之一,是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礼。皇帝在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梁父山上辟场以祭地,报地之功称禅。
李世民是第四个封禅的皇帝,先前封禅的三个皇帝,没一个是碌碌无名的。
祭祀的礼仪很复杂,复杂到冷锋根本没心情学习,只是跟着房玄龄,房玄龄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
跟李世民的一顿详谈,让冷锋的心凉到了骨子里。
之前担心的事情,到底还是发生了。
根据百骑司的情报、被封锁的边关情报,突厥、吐蕃、新罗、百济、楼兰、婼羌、西夜、室韦、靺鞨、倭国、于阗国、龟兹国、乌孙国、疏勒国、姑墨国、温宿国、精绝国、大宛国....只要是大唐周边的国家,不管是大是小,都在整军备战。
一个两个也就罢了,特别是西域,本来就是混乱的地方,但是,所有的国家都在整军备战,这也太怪异了!
值得他们这么大张旗鼓的,当今世界只有一个国家-大唐!
尽管不愿意承认,但是,李世民收到的所有情报都在阐述一个概率很高的可能-他们要一起攻打大唐!
强大,有两个结局,威振宵小不敢异动,或者引得他们群起攻之。
大唐太强大了,这些年来,试图入侵大唐的,没等站在大唐的土地上,就会被赶回去。
突厥服软了,吐蕃服软了,都服软了。
本来,大唐人口的数量还不到扩张土地的时候。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些国家不准备苟延残喘,而是集结起来,想要对大唐群起而攻之。
这些国家,除了突厥吐蕃外,一般都很弱小。其中的楼兰等西域国家,甚至比不上长安周边的一个县人口多。
但是,当他们集结起来,就算是大唐,也要为之头疼。
欲裂的那种。
也难怪李世民会急着封禅了,他不仅要凭借这次封禅确定自己的帝王身份,还要凭借定爵,凝聚人心。
“该跪拜了。”
听到房玄龄的声音,冷锋机械的跟着跪拜行礼。
祭台之上,祭祀活动已经接近尾声,该是皇帝念祭文的时候了。
“皇皇上天,照临下土。集地之灵,降甘风雨。各得其所,庶物群生。各得其所,靡今靡古。
今唐皇李世民,敬拜皇天之祜,薄薄之土。承天之神,兴甘风雨。庶卉百物,莫不茂者。既安且宁,敬拜下土之灵。
维贞观十九年年三月十四日,明光于上下。勤施于四方,旁作穆穆。敬拜上苍后土。宏施法力,大发吉祥;有求必应,无灵不张。风调雨顺,并无灾殃;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凡属世间有情之物,普使终成眷属;所有太平盛世之人,概令咸臻寿疆。恩洋上苍,庆高明之悠久;德溢人间,作盛世升平之瑞祥。谨择今日,瞻天仰圣;四海永靖,乐奔安定。
伏望上天遣神,肃仙府之威仪,免人间之劫数。不独吾皇族蒙不朽之恩,下民亦荷无疆之福矣!
.....”
这一次的祭文,异常的长。
寻常祭天,皇帝也就是寥寥几句,封禅虽然隆重,但是也不至于弄这么长的祭天文吧!
大臣们虽然迷惑,但是也不敢抬起头,祭祀的时候乱了礼法可是重罪。
接下来还要定爵,这个时候可不能出岔子。
跟努力埋着头的一些大臣不同,冷锋抬起头看了看李世民。
这一次的祭文这么长,可能是因为,就算是李世民,也不能对这个场景泰然处之。封禅祭天,他正好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到上天。
举世攻唐吗?
冷锋直起腰,看看读祭文的李世民,再看看晴朗的天空。
把希望寄托在上天是愚蠢的,真正能解决问题的,还是自己。
举世攻唐又如何?既然强大的力量会招致群起而攻或者群国瑟抖,那么,就....
把群起而攻改成另一个结果吧!
一起上又如何?这正好是大唐向全世界展示肌肉的机会!
来犯大唐的,就该做好被打废,被支配的觉悟!
看到冷锋在人群中直起身,台上的李世民,腰杆也挺的越来越直。
“伏望上苍,庇我大唐,横扫四海,国运悠长;伏望上苍,护我忠良,大唐盛世,万世无疆!”。
李世民读完,将祭文投入大鼎中。
火焰把祭文化为灰烬,在微风的吹拂下,在热气的升腾下,灰烬慢慢的、摇摇晃晃的升起,升上了高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