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听了,果然从善如流,又再向含山长公主磕头。含山长公主抬手将他扶起,笑道:“好了,起来吧。黄公公是咱们信得过的老人了,为了陛下,你长长久久地活着,好好地活着,明白么。”
黄明难得激动,眼眶红了,他手握重权,然而盼望他长长久久活着,好好活着的,世上也许没有几个人了。
只听含山长公主娓娓说道:“果子是庄子上出产的,皇兄觉得好,我命人再送些来。”
这些果子的功效自然没有丹药的强大,但是有灵气滋润,还是可以强身健体的。
人和人的感情,都是相处出来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从不目中无人,也许这就是含山长公主好人缘的原因。
那一片静谧的湖水,清晰地倒映着蓝天,伴着跃动的阳光,泛起鳞片似的金色起伏。
永乐皇帝拾起脚边的一块小石子,扬手,石头划着弧线落入水中。一丝声响也无,石子迅速地沉入水底。
黎明的第一缕晨曦透过婆娑的树叶,斑驳地落在地上。昨夜的梦乡似乎还带着笑意,沉浸在繁华的花海。
大清早,便有一个年轻太监来到汝阳长公主府。这名太监穿着箭袖蟒袍,从纹样上看,应是七品总管太监。
“陛下有旨意,请汝阳长公主府准备接旨。”
驸马谢达不敢怠慢,连忙递过一个红封。七品太监接过,手里掂了掂,满意地一笑,拢进袖管里。
“一会子是李爷爷到府上来宣旨。”
七品太监嘴里的李爷爷,名叫李朗,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是皇宫中地位仅次于黄明的第二号人物。
谢达灿然一笑,似是不经意地问道:“不知陛下有何旨意,公公能否透漏一二?”
皇帝的一份圣旨,能让一个家族光耀,也能让一个家族败落。
七品太监扫了一眼府里神色紧张的各人,清了清。
“海晏河清,旨意必定是好的。”
他这样一说,谢达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想着即将到来的好消息,不禁有些兴奋。
辰时末。
宣读圣旨的阵势十分庞大,仪仗里鼓乐齐鸣,有小太监簇新鲜亮的对牌、对扇、对旗、对伞,还有整齐划一的马队,充分展现着皇权至尊的威严。
远远地,李朗下得马来,从人群里穿越而来。
他身材微胖,脸皮有些松弛,下垂的眼角,看上去颇为凶悍。他缓缓地扫视四周,见驸马谢达带领着两位公子谢聪和谢宁穿着官袍肃立,含山长公主按品大妆,紧随其后,一片庄静,鸦雀无声。
李朗满意地点了点头,利落地打开明黄色贴金轴圣旨,声音高昂悠长:“圣旨到。”
阖府立时下跪,低头,齐声道:“臣接旨。”
“应天顺时,受兹明命。陛下有旨,谢家之女婉秀,出身名门,勤勉柔嘉,今陛下高厚恩,赐婚于都察院右都御史赵文之子,赵熙。钦此。”
李朗摆摆手,身后的小太监连忙上前两步,手里捧着一个托盘,托盘里放着一个灵芝头玉如意。
汝阳长公主府里所有人都愣住了,宫里一点消息都没有透露出来,怎么永乐皇帝会突如其来地为谢婉秀赐婚呢?
李朗等候了片刻,有些不满,拉长了声音道:“驸马,汝阳长公主,请接旨吧。”
谢达和汝阳长公主连忙收敛心神,道:“陛下天恩浩荡。”
磕头之后,谢达将双手举过头顶,毕恭毕敬地从李朗手里接过圣旨,含山长公主接过玉如意。
李朗笑着对谢达和含山长公主道:“谢大人,长公主殿下,恭喜啊。陛下亲自赐婚,可是天大的恩典。”
含山长公主将红封送到李朗的面前。
“李公公,辛苦了。”
李朗斜睨了红封一眼,并不伸手,脸色却淡了下来。
“长公主殿下客气,杂家也是为陛下办事。”
汝阳长公主见李朗这般作态,心知他看不上一般的钱物,心下暗恨却又不愿得罪他。
“前日本宫得到一件宋朝时哥窑出品的玉壶春瓶,品相不错,回头送到李公公府里,还请李公公笑纳。”
李朗这才接过红封,不徐不疾地说:“蒙长公主殿下高看一眼,是杂家的荣幸。杂家还要去往赵府宣旨,就不多留了。”
说着,他潇洒地甩手转身,大步流星地离开了冯府。
广亮大门的清水脊顶上,有两只喜鹊从远处飞来。喜鹊身上的羽毛油光水亮,乌黑的眼珠子东张西望,神气活现地昂着头叽叽喳喳叫着。
红木大门缓缓合上,兽头黑油锡环叩出轻微的声响。
圣旨的到来,仿佛是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激起浪花翻腾不止。
汝阳长公主府里随处可以听见低声的议论。
“谢姑娘真是好命,能得到陛下亲自赐婚。”
“可不是么。想想那杨家姑娘,也是官家小姐,和谢姑娘好的跟什么似的,谁知竟然要给咱们大少爷做妾,真是同人不同命。”
“所以说,女儿家还是要自爱。清白没了,就全完了。”
……
而谢婉秀了,却是双眼空洞,呆滞地望向前方,嘴唇微动,仿佛自言自语。
“赐婚,怎么会呢?我的夫君,应该是陆之南才对。”
任凭着灿烂的笑脸从眼前划过,任凭着喧闹的声音从身边飘过,谢婉秀的心里没来由地疼痛起来,一切的热闹,与自己无关。
她挪了挪身体,想要悄悄地离开,也许是跪倒在地上太久的缘故,腿脚麻木,摇摇晃晃,好像随时要跌倒的样子。
一双温暖的手,从谢婉秀的身后搀扶住她。
她转脸一看,愣了愣,随即扯了扯嘴角,苦涩地道:“婶婶”
汝阳长公主声音低缓,道:“小心些,累了就让丫头扶你回房歇息。”
谢婉秀凉凉指尖流露了她心中的彷徨无措。
她声音尖锐,道:“婶婶,我不想愿嫁他。”
汝阳长公主连忙捂住了她的口,生怕她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来。
她冷了脸色,道:“我不管你心里有谁,在盘算些什么。但是如今,你与都察院右都御史赵文之子赵熙的婚事是陛下亲赐的,板上钉钉,再无回旋的余地。这些日子你最好安分些,等着凤阳来人接你回去待嫁。如若不然,闹出了事情,凤阳谢家也保不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