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打回来的猎物送给了姚大壮家这种事情,姚老二和姚大宝父子两个难得的站在了统一战线,心有灵犀的半点都没提起这一茬。
姚婆子见到父子两个上山了一天,回来也不过是挑了两担柴禾,提了一只野鸡,气的整个晚上都在骂骂咧咧的。黄氏虽然没明说什么,但到底没给父子两个什么好脸色。
“哎呀,打猎这种事情,都是看运气的,今天收获少,说不定明天就多了呢……”姚老二摸了摸鼻子,好脾气的把怒火给承担了。
姚大宝心虚的钻到了灶屋去,难得勤快的给奶奶和老娘烧火。
姚婆子把心里堵着的一口气出完了,还忍不住瞪了一眼自己这个傻儿子:“你最好心里有点数,这年头一过,用钱的地方多着呢,两个孩子读书的学费,还有咱们一家子要缴纳的税收。老娘年纪大了,可受不住你去做工服劳役,也看不得你被征兵了啊!”
姚老二忙乖巧的点头:“嗯,娘尽管放心好了。”就算是让他从牙缝里面省着,也不至于让一家子到了那么困难的时候。
姚禾倒是不知道隔壁二叔家,因为姚老二把猎物大头给了自己之后,父子两个遭受了怎样子的一番口头说教。
炊烟袅袅,灶台生香,浓郁的菜香味从他家的灶屋里面飘散出去,传出去老远。
姚大壮把山上的两块地都给翻整好了,那些草根全都挖起来,然后归拢到一起,他直接点火把草根全都烧的干干净净的。等过几天太阳大了,晒良田,在撒点草木灰。这土地就可以养着,让女儿种下喜欢的东西了。
眼看着草垛烧完全,只剩下一点零星的火点着,他这才铲了点泥土盖在火堆上面。然后扛着锄头,慢悠悠的往家的方向走。
家里,王胜手脚勤快,见到姚禾姐弟提着两只绑了腿的兔子回来,麻利的就提前编织了一格笼子出来。兔子被装进去,要驯养适应很长一段时间,这野兔子才会习惯。这些山上抓下来的兔子,脾气大的很,要是不注意的话,很容易养不活的。
姚姜见小兔子眼睛通红,在笼子里面左突右撞的想要逃离出去,就有些心急,蹲在兔子笼边,软声安慰道:“小兔子,你们要乖乖听话呀,以后我打草给你们吃,要是你们调皮的话,我就让姐姐把你们杀了,把皮子给你们扒掉,剁碎了,然后放点葱姜蒜……”小朋友都要馋哭了。
小兔子竖起的耳朵颤了颤,瞬间就呆愣在了原地……
王胜看着准小舅子.姚姜和兔子的一番交流,眼角抽了抽。
姚大壮到家的时候,姚禾刚好把饭菜摆上桌子。王胜赶忙的去打了水,让姚大壮洗手。
“王家侄子,不用这么客气的,这些事情我自己来就可以了。”姚大壮有些不习惯别人伺候。
“没事的,我本来就是大妞妹妹请来家里做工的,看家护院做工,都不在话下,所以大壮叔不用客气,你要想着到时候大妞妹妹会付我工钱就行了。”
这话说得倒是真实,虽然姚禾也并不用王胜做这些琐事,但看在这人会做人,又会说话的份上,印象分又给他多加了10分。
姚大壮看了一眼自己女儿,见她点了点头,这才有些不自然的洗了手。
晚餐,姚禾蒸了一大品碗香滑细嫩的鸡蛋羹,白菜帮子炒了腊肉,炝炒豌豆尖,一竹碟脆爽的腌萝卜干,三合面葱花烙饼子,配上浓稠刚好的菜叶子粥,一家子吃的只觉得幸福又满足。
特别是王胜,虽然是请来的工人,但姚禾也没有亏待他。让他跟着一起坐下吃,“本来也不是什么有钱人家,不用这么拘束。就当是自己家里就行了。”姚禾灵魂来自现代,可没有古代人那一套尊卑分明的主仆思想。
王胜这段时间,在姚禾家里面做工,吃得好,又锻炼的好。眼看着就圆润了一些。他觉得,要是能长久的如此下去,那就好了。以前每次他做完了工回家,家里面那都是冷锅冷灶的,一点生气也没有。
哪像现在,就算是在别人家做工,但顿顿都有热乎的饭菜,时时有人和自己说话,他觉得哪怕是让自己入赘当个上门女婿,那也不是不可以。
上门女婿?他被自己脑海里面猛然冒出来的想法给惊讶了一番,借着烛光,悄悄的看了一圈姚家人,一家三口说说笑笑的,好不温馨。连带着他自己,也没觉得多余似的。他的心就这么微不可查的动摇了……
翌日,姚禾起来了后,和姚大壮商量着,准备今天去学堂拜访夫子。小姜儿要读书的事情还没有落实,可拖延不得了。
姚大壮上一次集市被许家的人抓去磋磨了一顿,到底还是留下了不小的阴影。父女两人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还是姚禾去。
姚禾如今能经商,也能面对那些大人物,连县衙都敢进去闯一番的,再上集市这种事,姚大壮倒是不担心了。更何况身边还跟着王胜在呢。
姚禾心里知道自己老爹的想法,也没多余的话,把姚姜好好的收拾了一番,换上了自己之前给小姜儿做的新衣裳。
这细棉布的衣裳花团锦簇,上面绣着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生动又显得童趣,姚姜背着自己姐姐亲手给他做的小布包,里面装着爹爹给他准备的拜师礼,下巴微抬,笑容满面,奶呼呼的小家伙怎么看都是玉雪可爱,聪明又灵动。
姚禾作为小家长,自然也是也是收拾妥帖的。乌发梳了可爱的包子头,用雪青的布带绑着,巴掌大的小脸干净白皙,一身素雅的布裙,只在袖口和领口的滚边出绣了鹅黄色的迎春花,少女身姿挺拔,姿态端庄。
都是简衣素颜,都是豆蔻年华,清透干净的似乎是花叶边上的晨露似的。看得姚大壮颇有一种我家有女初长成的自豪感。
好相貌!王胜眼前一亮,早就知道小丫头模样好,倒是没有想到这么随意的一打扮,就如此的让人惊艳!不过他到底是个男子,眼下考核还没通过,自然不好这么明目张胆的盯着姚禾看,要克制,要克制啊!他不住的在心里面提醒自己。
古代拜师,拜师礼什么的可不能少,有钱人家送的是珍玩玉石,贫苦人家没那么的银子,自然要在心意上面下心思。
姚禾想起了昨晚上才匆忙腌制的脆黄瓜,味道还没有达到极致,不过姚禾还是把这小罐子给抱上了。又额外的抱了一罐子腌萝卜,这东西虽然不起眼,不过味道倒是不错的。
姚禾让王胜把年前借来的板车,推着给村长家送还了回去。然后又厚着脸皮借了牛车说明送小姜儿去拜师。
村长的媳妇张满月爽快的大手一挥:“哎呀,都是小事情,牛就在棚子里,自己去牵吧。”顺便的,还把私塾夫子家的位置大致的告知了姚禾。
姚禾又是一阵真诚感谢。
王胜得了允许,赶忙的去了牛棚,把牛牵了出来,熟练的套上车架车箱。姚禾姐弟谢过了张满月,踩着小凳子爬了上去。
王胜把腌菜罐子递进去,把车帘子拉上,鞭子一杨起来,就赶着牛车出去了。
私塾是本村子和隔壁三个村子一起合办的。姚家村三面邻村,东面翻山越岭下去是王家村,也就是王胜老家的村子。西边是李家村,南边才是张家村。私塾就修建在张家村的。因为张家村前后出了一个秀才,五个童生。
姚禾记得当初自己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后,生着重病,姚婆子和黄氏差点还把自己卖给了其中一户姓张人家的傻儿子。
听说那张傻儿家里面,因为有了个秀才哥哥,给家里面谋取了不少的福利,整个张家村也因此受到庇护,日子一直都比姚家村的人过的好。
张家村的人团结,一致对外,有个做了官老爷身边伺候笔墨的张秀才庇护,让张家村的人看人那都是趾高气昂,高人一等的。张家村的赋税还有徭役,好多都被张秀才从中运作,然后摊到了另外三个相邻的村子头上,姚家村的人和别村子的人那也是敢怒不敢言。
没办法,没钱没人脉还没权势,自然是说不起话的。私塾修建在张家村,这夫子被张家的村民照顾,对于张家的孩子也要多几分关注。
姚家村的人,越缴纳赋税越穷,越穷越没钱读书,读书的几个孩子也没啥天分,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也就形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别的村子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姚禾倒是不指望小姜儿能够考状元什么的,但能读书识字,总归眼界会和普通的村民不一样,以后她嫁人或者有了其他的安排,小姜儿长大了也能独立的撑起一片天才是。
两个村庄之间,说近不近,说远步行也要走上好一阵的功夫。主要还是抱着腌菜罐子不好走。外面王胜赶着牛车在道路上面慢慢的行走着,车厢内,姚禾却是想着,看来还是要抽空去买辆属于自己家的代步的车才方便啊。不然走哪都去别人家借车,一次两次的还行,次数多了,总归有些不好。
半个时辰后,牛车就到了张家村,张家村里,也有姚家村嫁过来的媳妇子,姚禾从入了村子开始,就探头朝着外面张望着,倒是没有想到真的让自己看到了个熟人。
这人是谢兰兰的姐姐谢月月。此刻,谢月月正蹲在菜田里面认真的给包菜捉虫。
姚禾也不管两人是不是不对付了,毕竟也算是同一个村子出来的,问个路应该没啥问题的吧?她这么想着,就开口朗声打了招呼:“谢大姐~”
谢月月还没嫁人前,村子里好些小点年龄的,都是这么称呼她的。嫁人过来后,村里人就称呼她张谢氏了。如今听到个熟悉的称呼,她自然也好奇的抬头张望了一眼。
就看到从牛车上面下来的小姑娘。小丫头浓眉大眼,五官秀气,皮肤白皙又光滑,嫩的仿佛能掐出水来似的。眉眼间还带着点不可言说的熟悉感。
是在哪里见过不成?谢月月心里疑惑。“小妹妹,你喊我?”她直起腰板,指了指自己。
姚禾点头,笑盈盈的“是呀,谢家姐姐,我是姚家村姚大壮的闺女,你还有印象不?”
哦!谢月月一听,就露出了个恍然大悟的表情来,哪能没印象啊,年前村子里,张秀才的老娘还想着去花钱买这丫头回来给张傻儿做媳妇呢,却没想到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可看清楚了这丫头的相貌,随即的就更加的惊讶了,那姚大壮的闺女,她还没嫁人前,也是见过的,木木讷讷又胆小,从来都是垂着头,一副好欺负的样子。就连好几次回娘家,在饭桌子上,还听自己二妹妹说起,这姚大妞的软弱和好欺负。
倒是没想到,女大十八变,如今竟然也出落的如此出尘了。
“原来是大妞妹妹啊,你们来张家村这是?”
“是我弟弟,小姜儿如今虚岁六岁了,我准备送他到私塾去。今天正好没事,提前过来拜访夫子,不知道谢大姐知道夫子家是哪家不?”
谢月月初二倒是回娘家拜了年的,知道姚大壮家如今发达了,又是修建大房子,又是搭上了风味楼的。如今送个弟弟来上学,也不是什么难事。不过是指个路,问谁不是问?
“前面牛车不好过了,你们下来找个地方把牛拴好,然后走过去吧,沿着小路走到底,最后一家竹篱笆插花的那家就是蒋夫子家了。”
姚禾点头记下了。“谢大姐,谢谢了啊。有空回村子来玩耍呀。”姚禾道了谢,然后把小姜儿从牛车里面抱了下来。
王胜连带着牛车留在了原地,姐弟两个一人抱着一个陶罐,朝着村子里面进去了。
村子里的房屋沿着一条小径,错落有致的分布着,房屋之间是一条一米宽左右的小路,小路曲折蜿蜒,沿着青石板拾阶而上。曲径通幽,这让姚禾不自觉的念起了启蒙诗句。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之花,啧啧,真是有意境啊!”
小姜儿乖巧的走在一边,也不让人抱,也没喊累,还开开心心的跟着姐姐念起了诗句,诗句朗朗上口,又简单好记,小姜儿复述的一字也不差。
姚禾开心的,张口就夸赞了小姜儿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