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以工代赈
实际上,李二现如今已经控制住自己的怒火了,不会再这个时候随意发脾气。
“此事倒是并不着急。”
李二的反应让房玄龄、杜如晦还有长孙无忌都有些意外。
不着急?
现在最着急的难道不是安置灾民吗?
要是晚了,说不定就不只有多少人这会儿就撑不住了!
这些灾民,能够活到现在,也不过是靠一口气撑着罢了。
要是不采取什么措施,怕是一天就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怎么还能不急?
房玄龄和杜如晦立时就着急的想要劝说。
李二在他们张口却还未说的时候,便摆摆手:“太子之前已经命人前去施粥。”
李承乾见提到了自己,立马垂首回答:“事。儿臣今日在幕后那里得知长安城外有一大批难民,不知是何来历,便让人准备施粥事宜,顺便打探详情。如今已经施过粥了。那些难民暂时性命无虞。”
李承乾想了想,虽然那几位大人不知道自己在难民中招人的事情,但是李二是知道,所以也就没有过多解释。
长孙无忌几人当中,也没有蠢货。
看李二那个样子,这件事他肯定是知道原委的,他们自然不会再多话。
“现如今暂时可以不必那么着急,咱们可以好好商量一下,这些难民要如何安置。”
既然有人去施粥了,李承乾也开口保证了,那些人性命暂时无虞,那它们自然就多出许多时间,可以仔细考虑一下。
“如今朝廷要备战,还要预备着之后赈灾,还有用水泥铺路等事,国库吃紧,拨付不了多少银子。”
房玄龄对于现在朝中大事都心中有数。
其实在这里的人都心中有数。
国库肯定是没什么钱的了。
所以想要只靠官府出钱出粮食养着那些难民肯定是不可能的。
“听闻此次难民人数不在少数?朝廷肯定不能没有作为。”
人数不少,那还是要有所动作,给个态度的。
不然的话,引起那些难民的怨愤,闹出什么事情来,就不好了。
“诸位有什么主意?”
李二点点头,他自然知道这些。
长孙无忌垂首沉思,暂时没有开口。
实际上,他倒是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为难的。
不说别家,便是让他们这些人分别去施一次粥,几天下来,那些难民吃得好了,身体恢复了,便可以自食其力,想办法养活自己了。
这些老百姓是非常有韧性的。
既然能够从襄州逃出来,还一路走到了长安,那就说明这些人都不太简单,也没那么容易死。
只要让他们缓过来了,他们自然会想办法活下去。
当然了,让谁施粥也是个问题。
但是朝中大臣还有不少人家是有余粮的。
只要皇上带头,提倡捐粮,还是会有不少人捐出来的。
只要应付过几天,想必就能够解决了。
长孙无忌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他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襄州隐瞒灾情不报,还欺君,这件事要怎么处理。
若是全部都处置了,怕是会打击太广,引起朝局动荡。
但若是惩罚太轻,未必能够震慑其余官员,以后难免会有人有样学样。
不知道这次皇上究竟会如何处置这些人。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都发现对方眼底的深思。
要说救济难民,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单看现如今国库是否有钱,粮仓是否有粮。
有钱万事好办,没钱事事都难。
“难民肯定是要救济的,但是却不能全靠朝廷。”
他们的意思,还是要动员那些富户,朝廷大员,或者是富商之类的捐款捐粮。
李承乾也听明白了他们的意思。
【这是打富户的主意?】
【难道让富户捐,人家就尽心尽力的捐了?】
【遇到这种事,谁不是捐点意思意思就行?】
【更何况,就这么直接给钱的,那些难民知道朝廷肯定不能不管他们,难倒不会生出别的心思?】
【要我说,还是以工代赈好,又给了那些难民一条出路,又不是直接给钱给粮的养着。】
【反正如今长安不是正要修路吗?】
【水泥铺路,总要简单安全得多了。】
【让那些难民去修路,每天给他们一点工钱,包两顿吃的,那些人肯定愿意。】
这救济灾民的时候,以工代赈,算是一个十分有名的法子了。
当然,也是一个比较好用的办法。
那些难民既然能够从襄州走到长安来,身体肯定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只要有吃的,能够有时间休息,肯定能干活。
不说这些难民可以这样安置,就是襄州如果还有难民,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安置。
李二本来也觉得,是该叫富户捐一些出来,应付过几天,就可以叫那些难民自己找事做了。
但听到李承乾的办法,眼睛一亮,人都坐得更端正了几分。
以工代赈!
这倒是个新奇的法子。
但却是个好法子!
以往他们总是想着要救济灾民,朝廷定要出钱出粮。
但是按照这样的想法,却是不必了。
朝廷每年都有需要的工程,要人做事。
而且近些年,也总是会有一些天灾,导致灾民出现。
他以后完全也可以考虑用以工代赈的法子,来救济灾民!
反正那些工程,即便是请民工来做,也是要给付一定的工钱的。
征徭役的话,还会导致民怨民愤。
现在朝局还不算太稳,李二不会轻易征徭役。
于是,拿这本就要拨款的事情,给那些灾民来做,不过是多做两顿吃的罢了,也不算什么麻烦事。
到时候,工钱大可以少给一些。
毕竟是朝廷的事,有保障,更何况,那些灾民本就是什么都没有了,只要有事做,他们用心,就可以赚到一笔钱,之后去做什么不好?
若是光靠他们自己找事,还未必能够确保那么多人,都能够找到事情做,有钱赚呢!
这个办法却是上好!
于是在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看着他,等他拿主意的时候,他没有直接同意,反而提出了这个办法。
那三人听了都震惊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