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马伯伯一家,宁秋来到三楼徐启明住的地方。还没进门就听闻屋里冒出菜香味,走到门口一瞧,原来徐哥的父母和徐姐过来了。
“宁秋姐姐!!”
小孩子眼尖,一眼就看到了宁秋。跟个小火车似的,撞进宁秋怀里。
宁秋抱着小淼,和一家人打招呼。
“伯父伯母,徐哥这里地小,委屈你们了。”
“你就是宁秋吧,哎哟这么年轻,和启明说的一样漂亮。这不小啦,以前我们一家子人住的两室户,前后加起来也只有二十多个平方。看看这里,一个房间就十多平,还有个客厅也得有七八平吧,一个人住足够了。”
徐哥的父母很热情,抓着宁秋说了好一阵。他们是发自内心的感谢宁秋,不仅为了儿子,更为了独自抚养孙女的女儿。
“伯父伯母,这是我带来的礼物,过年好!”
“来就来,客气什么。”
徐启明在一旁劝道,“妈,收下吧,宁秋可是大老板。”
和两位老人聊了厂里的情况后,把徐启明叫到一边。
“徐哥,伯父伯母有地方睡吗,要不我去宾馆开个房间?”
“不用,爸妈睡我的床,姐和小淼睡沙发,我打地铺。”
“这……行吗?大冬天的。”
“没事儿,我买了好几床新被子,冷不到。”
“那行。”
“唉,等会儿一起吃饭。”
“不了,我还得赶回去,家里人都等着呢。”
海市
大年初一,沈家和于家聚在一起过年。虽然桌上摆放着十七八道精美的菜色,但在座的几位兴致都不高。
于怡月的父亲于纪端起酒杯,“大过年的,那些烦心事先放一放,这顿饭咱们得好好吃。”
沈德明附和着,“没错,没错。虽然经营上遇到了一些阻力,但我们沈于两家联手,相信问题很快能得到解决。大家都端起酒杯,来!咱们预祝新的一年生意能红红火火,再攀高峰!”
众人起身,互相碰杯。
于怡月看向父亲,“爸,你觉得宜山的计划怎么样?”
于纪端着酒杯看向儿子,“念礼,你来说说吧。”
如今的于念礼三十有二,已经是一个孩子的父亲。在他成家的那年,于纪也把于氏企业交给儿子打理。
于念礼扶了扶眼镜,“我们两家的几家商场亏损严重,无非是客流量少了。相比那家国外的连锁超市,我们的经营方式落后,产品单一,还有服务态度和售后。大家还记得那家连锁超市搞的活动吧?”
“你是说圣诞节的那个活动?”
“不仅是圣诞,不管是华国的节日还是国外的,那家连锁超市几乎都会举办酬宾活动。比如买满一百就送,特价日、折扣日、抽奖等等……花样百出,为的就是吸引顾客不断的在他们超市消费,甚至拿出汽车这样的豪礼。而我们的经营理念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
于念礼侃侃而谈,分析了两家的经营弊端,和面临新问题……商业竞争。
几位长辈连连点头,看向于念礼的目光也带上了欣赏和称赞。
一旁的于怡月并没有因为弟弟的出色表现觉得高兴,反而很担心,担心自己的丈夫会被弟弟带有鼓动性的话所影响。
这里没有谁比她更清醒,虽然两家是亲家,但于家终究是于念礼的,而不是她的。她既然嫁给了沈宜山,以后就是沈家的人。
于家能飞黄腾达与她来说也只是锦上添花,而沈家才是她的根本,只有沈家蒸蒸日上才能带给她真正的利益。
她并不希望沈宜山靠着自家弟弟摆脱困境,她更希望沈宜山能靠自己的能力扭转局面。
不过她也不能否认,弟弟说的很有道理,也是眼下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
或许应该先渡过这个难关,之后的事再慢慢来……
女佣走进餐厅,附身在于怡月耳边说了几句。
于怡月表情不变,站起身。“我去接个电话,是朋友给我拜年呢。”
“去吧。”于纪点点头。
于怡月步伐优雅的离开餐厅,回到二楼的卧室,关上房门后这才接起电话。
“喂?”
“沈夫人是我。”
“三爷?这次不会又是坏消息吧?”
于怡月的口吻似乎让电话那头的三爷很不满意,“沈夫人,既然你找我办事,就不应该藏着掖着。”
“你这是什么意思?”
“当初你和我说,要对付的只是一户姓宁的农村人开设的农贸市场,可结果呢……”
于怡月怒了,“这能怪我吗!?是你手下办事不利!”
“第一次手下雇人放火,被当场抓获。第二次沈夫人你也参与了,计划和资金都是你提供的,我呢只是派了几个人手实施你的计划,结果怎么样沈夫人应该比谁都清楚。第三次……也不用我多说了吧,全程您都在一旁监督着,结果人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消失了。”
“那你打电话来是想说什么,指责我吗?!”
“沈夫人,稍安勿躁,您静下心好好想想,难道不觉得奇怪吗?为什么一户农家能屡屡化险为夷?”
“你想说什么就说,别绕弯子。”
“记得您最先让我办的那件事吗?对付一个参加高考的丫头。”
“怎么了?”
“当时你给了我那丫头的资料,但您没说实话。”
于怡月嗤笑,“我可是把所有的事都告诉你了,包括我家的丑事!你还想知道什么?!”
“当时那丫头五岁吧?”
“怎么了?”
“我很奇怪,以沈夫人的智慧和手段绝不会让那个丫头脱离你的手掌心,可为什么您会做出放虎归山这样的傻事?”
“这……”
“没错了……我想知道的就是这一点。我告诉您,那个丫头非常不简单,我甚至怀疑之前屡次失败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她。”
“非常不简单!?你查到什么了?”
“您让我下手对付那丫头时,她才十五岁,十五岁就从高中毕业您不觉得奇怪吗?第二年那丫头就考进了帝都的一所大学,其实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丫头在罗阳读高中的三年里,开了三家店。”
“什么!?”
“您也觉得不可思议吧,一个十多岁的孩子,一边念高中,一边还能开出三家店,这应该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