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汽笛声响起,一列火车从高速中慢慢降速,并缓缓地停进站台。站台上牌子上写着四个大字,上海西站。列车们打开,扛着大包小包的乘客开始从火车上涌下来,顿时站台上变得有些拥挤起来。
清廷最终还是没有扛过来自大唐的压力,京沪铁路最终还是兴建了,而且是以非常块的速度建成通车了。京沪铁路公司由大唐铁路总公司占据60的股权,清廷所有的铁路局占股40,双方共同经营监督。初时,这条铁路还没有形成多大的客流,大部分清人对于这个新鲜事物都是保持观望的。不过唐人却可以通过这条铁路将更多的商品沿着铁路线扩散出去,同时来往南北的客商也慢慢习惯了乘火车,因为速度实在比马车快得多。
列车的特等车厢在所有普通乘客离开站台之后才打开,里面走出了一个三十余岁、面容英俊的大清官员。此时的大清官员已然跟十年前全然不同了,嘉庆新政一大举措就是革新礼仪和服饰,原本的补服不仅去除了很多满清特色,而且只用作特殊场合礼服使用了。官员公干的服装已经基本上换成了大唐正装。所以现在清人百姓越来越常见到,一个拖着大辫子的大清官员,一身黑色正装,穿着锃亮的大皮鞋,违和感爆棚。
这个还算年轻却前呼后拥的官员,乃是大清朝内阁重臣、兵部尚书福康安,也是此时硕果仅存的清廷满人大官。
这不是福康安第一次乘坐火车,之前他就曾经在塘沽坐过车。甚至现在的他还拥有一辆进口自大唐的奔驰轿车。在他们身边风气在悄然地变化着,现在就连嘉庆出行也不再乘坐龙辇了,而是乘坐一辆定制款加长红旗轿车。殿阁学士、尚书和国卿们,无不是乘坐轿车。汽车速度快。而且乘坐更舒适,大家都会选择。
福康安忘了一眼那辆铁皮列车,虽然它外形几乎可以称得上丑陋。没有一点古典美,但是福康安这几年内却越发感到。如这列车一样的很多大唐物事上面,都拥有这种特异的力量之美。当初就像是勇士欣赏宝刀一样,福康安这些年很喜欢看那些来自大唐的火枪大炮,进而又延伸到汽车、火车汽船之类的东西上面,福康安听某个唐人说过,这叫钢铁的美感、工业的美感。
他已经越来越能理解为什么大清会在京师事变中败给唐人,就如这列车一样,他从京城到这数千里以外的江南上海。居然仅仅是一天的时间就抵达。想想这背后的意义,如果京城缺粮,一列火车只需一天就能解除北方的燃眉之急,让人不至于饥馑而死;如果江南发生什么民变,北方的军兵一天之内就能抵达平乱。看似仅仅是一条铁路,加快了人流和物流的速度,但实际上却使得国家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个国家,控制力大大增强了。
但福康安又不能遗忘,这铁路是来自于唐人的技术的,唐人才造的出来铁路和列车。而现在这条京沪铁路。以及同样在计划中的京九线、陇海线,都是在唐人的控制之中。别看大清铁路局好像还掌握着一些股份,同样有官员在管理。但真正列车的安排,甚至沿线的兵力布置,都是唐人把控的。
福康安隐约有了一种概念,那就是谁掌握铁路,谁就能掌握大片的地区。这种交通制陆权理论,实际在大唐的军事院校里都有教授,福康安作为一个军事天赋不错的人才,能有这种领悟也是自然。
此次福康安是带着圣命前来上海的,这里原本是大清的土地。现在属于了唐人,只要是有点国家尊严感的人来这儿都会觉得并不怎么舒服。包括福康安。他记得清楚,当年唐人是怎样将几十万满人弄到海外去。并让大清颜面尽失的。
可是他也不得不来,现在的嘉庆帝对于抗衡唐人没有信心,也缺乏动力,福康安本人也觉得这样很不智。而嘉庆帝就是要实现自己武功大梦,比肩自己的父皇。如今廓尔喀人不长眼地打进了西藏,嘉庆是铁了心要好好地打这一仗,而且还把重任交给了他最信任的福康安身上。福康安其实认为与廓尔喀人开战没有什么好处,廓尔喀人实际入寇是为了劫掠,而西藏相对独立,当地的土司们和喇嘛们损失了就损失了,噶布伦们交一笔银子,这事儿也就揭过去了。反而如果出兵,朝廷却会支出数百万两至上千万两的银子。这个一对比,就大大地不划算了。
当然福康安也明白,如果朝廷不采取什么措施,可能使得西藏离心离德,而且丢了体面,廓尔喀可能会之后就把这个当成发财之路,屡屡入侵,到时候更加麻烦。加上现在国库相对充盈,有底气对外用兵。于是福康安也只能支持嘉庆帝的决策。
此来上海,也是福康安需要跟大唐方面进行沟通,即便他心底有些抵触。唐人已经从方方面面渗透进入了大清朝,不仅在政治上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社会形态上也渗透颇深,甚至现在大清想要用兵,甚至都无法单独完成,必须找唐人一起协商了。
武毅军的调动还只是一方面,武毅军发动进攻的地方可是唐人的地盘,这自然要跟唐人说清楚。而且武毅军的战斗目标虽然是清廷兵部下达的,但是实际怎么操作还是要看武毅军自己的指挥官以及唐人的授意。朝廷对于武毅军现在只有名义上的控制力。
福康安之后将从上海乘船,溯江而上,前往四川,然后领西南新军一镇的兵马,进入藏边,亲自坐镇前线,指挥清军的作战。不过福康安明白,他这一路对战果的影响不会多大,他赢了也最多就是驱逐了廓尔喀人。而南线武毅军如果取得胜利,那么将会把廓尔喀逼入困境,才是最有价值的胜利。未完待续。
北美大唐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