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市城东区府学街道,府学、文庙、贡院,三组建筑自西向东,坐北朝南排列,合称府学建筑群。文庙居中,府学在左,旧时中都府官学,贡院在右,科举时代,上林省每三年一次,举行乡试,也就是举人试,秋闱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一直作为上林社会科学院,以及社科联所在地。80年代初,中都府学建筑群,升格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协商,社科院方面将文庙腾出来,交由省文化厅管理,修缮后,公众可以参观,团体预约。
暂时找不到地方,再说也没钱,彻底搬走,换言之,中都文庙,将现在的上林社科院,分割成了两部分,西院,也就是府学部分,东院,也就是贡院部分。但邮政地址,包括文庙,依旧一样,城东区府学路一号……
九时十五分,来自本市各区县,数十所学校,近千名少年儿童,作为中都小学、初中、高中,一年级新生的代表,陆续进入文庙,行入学拜师礼。
每批五十人,在先生,或者说,扮演先生的演员,带领下,整齐列队,穿过棂星门。牌楼型建筑,棂星,也就是文星、天田星,龙宿左角,角为天门,形如窗棂,三间四柱火焰冲天式石坊,圆柱前后石鼓夹抱,分上下两节,交接处以石戗斜撑,顶端屹立四尊天将。
穿过棂星门,来到“泮池”跟前……
泮池,半圆形的水池,《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郑玄曰:“泮之言半也,半水者,盖东西门以南通水,北无也”。天子之学辟雍,相传四面环水,诸侯不可与之比肩,取其一半,“诸侯不得观四方,故缺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曰泮学”。
池上一座石桥,名为泮桥,也叫鳌桥或状元桥,三洞,有龙腾鱼跳、山海波涛浮雕,桥墙伸出荷叶包头雕饰。《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思乐泮水,薄采其藻”,“思乐泮水,薄采其茆”。后人附会,太学生们一边学习,一边采集泮池中的水芹,戴在帽子上以示文采,由此,入学亦称“入泮”、“游泮”或者“采芹”。
其实,《泮水》是称颂鲁僖公平定淮夷的祭歌,跟读书没什么关系,至于“泮水”,尤烈查过古籍,乃是地名。戴震《毛郑诗考证》,据杜佑《通典》“兖州泗水县有泮水”曰:“泮水出曲阜县治,西流至兖州府城,东入泗”……
入学礼很庄重,大象装冰箱,分为六个步骤:
第一步,正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整理仪容仪表,泮池前,“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撒泡尿照照。
第二步,跨越泮桥,穿过戟门。
旧时帝王外出,止宿处立戟以为门,《周礼·天官·掌舍》:“以坛壝宫棘门”,郑玄注引郑众:“棘门,以戟为门”。凡天子门前,皆列戟二十四根,胡三省注《资治通鉴》:“设戟之制,庙社宫殿之门二十有四”。东设鼓,西设磬,早已不知所踪,北京太庙戟门前那些,相传被八国联军弄走,中都学府就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了。
过戟门,便是大成殿,府学正殿,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意。高近二十米,阔三十米,深二十五米,坐落在两米多高台基之上,共七间,正中明间,之后次间、稍间、尽间。
九级重檐,顶层飞檐以嫔伽仙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十走兽装饰,以下悬风铃。黄瓦覆顶,八斗藻井,饰以金龙和玺彩图,柱顶三层抹角斗拱。
第三步,进入大成殿,先拜孔子,再拜先生,也就是尤烈,坐在大殿东面的尤烈等人。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奉送六礼束修,公开收礼,上梁不正下梁歪。包括象征勤奋好学的芹菜,寓意苦心教育的莲子,代表鸿运高照的红豆,谐音早早高中的大枣,含义功德圆满的桂圆,外加干瘦肉条。
顺便说一下,《泮水》中提到的“芹”,是水芹,和我们今天,一般意义上,芹菜不是一回事。水芹并不好吃,用来入药和食疗,《列子·杨朱》:“(宋国农夫向富人推荐吃胡豆、麻杆、水芹、蒿子)乡豪取而尝之,蛰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
第四步,同学们相互行礼,以示亲爱精诚。
第五步,净手,盆中正反各洗一遍,仔细擦干。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在今后的学习中心无旁骛。
第六,也是最后一步,填写亲供。不是供状,跟供状也差不多,档案登记,先由本人填写姓名、年龄、籍贯,再由先生写明体貌特征,比如身中(身高)、面色、五官、须发等。
旧时学宫入学,真正的泮礼,还有一个步骤,根据程度分配学堂学舍,格兰芬多、赫奇帕奇、拉文克劳还是斯莱特林。这次当然是不用的,否则六礼束修,芹菜莲子之类,显然就不够了……
叶利钦,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出生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南乌拉尔州,名为布特卡的小山村。满月前后,按照东正教教规,来到离家不远处,一座乡间小教堂,接受洗礼仪式。
父母后来回忆,那一天,很凑巧,受洗的孩子格外多。乡村牧师,无论神学修养,还是个人素质,都十分有限,祭坛当中,放着一只大桶,当中盛有圣水,每个孩子,拎起来,放到桶里浸一下,再拎出来包好,就算完事儿了。
叶利钦是最后一个,牧师累了,也烦了,拎起他丢到桶里,揉揉眼,忘了,跑到一旁和别人聊起天来。好在后排的父母,眼尖,赶紧上前,将已经奄奄一息的叶利钦,从圣水桶里捞出来,人类天生会游泳,但不是大头朝下,在仅能容身的桶中。为纪念这一惊险时刻,父亲给他取名“鲍里斯”,鲍里斯·叶利钦,俄语中,勇士的意思。
叶利钦的一生,始于圣水,终于圣水,没有死在当年,装有圣水的木桶中,最终却难以逃脱宿命。2007年3月底,七十六岁的叶利钦,赴旅游胜地,死海疗养,其间,来到《圣经》中,耶稣基督受洗的约旦河边。不顾医生劝阻,在河中施行洗礼,3月中东,依旧冰冷刺骨,当晚就病了,引发肺炎感染,再也没有痊愈,半个月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