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右相司马懿就已回归咸阳。
他圆满完成了出使吴国、燕国的任务。
司马懿不但将吴王、燕王送给陛下的礼物上交,还将两位大王私下送给他本人的礼物,也一并上交。
不过,嬴政让右相,将那些二王送给他的私人礼物收下。
这段时间,墨科科举也已经顺利举行完毕。
从六百多名大秦国学墨科学院毕业生中,选出最优秀的六十六人,参加殿试。
并授予其中的第一名为墨科状元,第二名为墨科榜眼,第三名为墨科探花。
其他二十三人为墨士,余下四十人为同墨士。
他们也和进士科的三甲一样,受到秦王宴请,并御赐游街,好不风光。
这些人都是优秀的各行业专业人才。
秦王会将他们派到各个需要他们的重要岗位上,加以磨炼,他们都能成为各行的顶梁柱。
即便是,那些没有进入殿试的四百多位大秦国学墨科学院毕业生,也能得到王庭聘用。
秦国的水利工程部门、印刷部门、造纸部门、畜牧部门、农业育种部门、冶炼部门等等,都需要这些专业人才。
虽然,嬴政已经获得《天工开物》,并将里面的许多技术都用到秦国各行各业上,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是,技术的进步是无止境的。
同时,即便拥有了技术资料,也需要专业的人才去操作,才能让这些技术资料,从文字、图纸变成造福大秦百姓、增强大秦国力的现实。
否则,技术资料只能永远停留在纸上,无法照入现实。
随着进士科和墨科第一届科举,红红火火举办完成。
嬴政也完成了支线任务:全国推行科举取士制度,并顺利举办第一届进士、墨士科举取士,获得10000点文治值奖励。
另外,大秦上下都对进士科、墨科推崇备至,许多家庭都想办法将孩子送入学堂。
嬴政真正做到了,让百姓们认定:读书能改变命运!读书能获得好前程!书中自有黄金屋!
当然,嬴政也不会让赳赳老秦人的尚武精神丢失。
他准备接下来,在大秦国学中,增设武科学院。
武科学院,教授管理军队之法、行军打仗之法、个人武力提升等一切与“尚武”有关的内容。
以后,举行武科举。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大秦军中的将领,基本都会从大秦国学“武科学院”中产生。
……
很快,左右丞相、太尉、上将军和神威将军五人来到御书房。
“臣,参见陛下!”众臣恭敬向秦王一礼。
“都平身!”
嬴政摆摆手,而后开门见山道:“此次召见尔等,寡人主要有两件事。”
庞统、司马懿等人都静静看着陛下,等待下文。
嬴政继续道:“其一,寡人欲在大秦国学中增设武科学院。
由军中经验丰富的将领,担任武科学院教习,教授武科学子们管理军队、行军打仗之法。
诸位爱卿,对寡人之决定,有何看法?”
蒙鹜、白起和薛仁贵三位军方大佬得知陛下心思,不禁颇为激动。
“陛下此举实在是英明至极!
以前,大秦国学有进士科和墨科,却唯独没有我们军方的武科,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如今陛下补上武科,我大秦全军上下都会欢欣鼓舞的!”老太尉蒙鹜兴奋直言道。
“陛下此举,圣明!!!”白起、薛仁贵、司马懿和庞统四人,也同时一拱手道。
他们知道,增设武科,于大秦来说是一件大好事,能极大提升秦军中、低层将领的指挥能力。
嬴政闻言,向五人道:“编撰武科教材、选择教习、选拔生员等事宜,寡人就交给太尉、上将军与神威将军了。”
“诺!”蒙鹜、白起和薛仁贵三人异口同声道。
嬴政补充道:“若需要人协助,可以找左相要人。”
“诺!”三员军中大佬道。
武科事宜,就算暂时告一段落。
嬴政看了众人一眼,继续道:“寡人要说的第二件事是,如何应对马中三宝外泄事件,诸位说说你们的看法?”
秦王此言一出,在场的五人,脸上皆显出忧虑之色。
马中三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骑兵来说,将是革命性的。
这三样东西的秘密外泄,将给秦国带来严重影响。
庞统出言道:
“陛下,应对马中三宝秘密泄露事件,我大秦最主要需应对的还是匈奴国。
至于山东诸国倒是其次,基本不足为虑。
山东诸国除我大秦外,其他国家能够组建三四千人规模的骑兵军团,便是极限,他们无法对秦构成威胁。
但匈奴国至少可聚集四十万骑兵,若是这些骑兵都装备马中三宝,战斗力大增,且来去如风,于我秦国绝对是心腹大患。
匈奴缺铁矿,我们应该设法让与匈奴接壤的赵国,限制铁矿石流入匈奴。
没有了铁矿石,匈奴就无法大批量锻造马镫、马蹄铁等。
当然,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只能延缓匈奴大规模打造出强大骑兵军团。
匈奴一定会通过其他渠道,获得铁矿石。
真正处理匈奴危机一劳永逸的办法,是将其击溃,并入大秦版图!”
“左丞相所言极是!”
司马懿、白起、蒙鹜、薛仁贵四人道。
他们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阻止匈奴快速崛起。
马中三宝的秘密流入匈奴大草原,无论如何匈奴人都会想方设法锻造马蹄铁、马镫和高桥马鞍,装备战马的。
嬴政见五位肱骨大臣都没有什么好主意,便开口威严道:“右相司马懿听令!”
“臣在!”司马懿一拱手。
嬴政威严道:
“寡人赐你《武备志》、《火龙神器阵法》、《西法神机》、《火攻挈要》四本关于火药、火炮等火器典籍。
令你组建军火局,全力生产火炮等重型火器!
三月内,务必至少生产出五百门重火炮,而后,寡人要组建神机营,克制匈奴骑兵!”
“诺!”司马懿虽然对这个任务感到很忐忑,但王命已下,也不得不接受之。
郎中令立刻捧着四本典籍,送到司马懿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