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其实此时已是三月。他已来到江北,路边柳枝随风飘摆,不时有小鸟掠过。江边风景美好,不由得他诗兴盎然,吟诵一段贺知章的诗。
骑着一匹膘壮枣红大马,迎着春风,吟诵着诗,渐渐走向远方。
望着他孤单瘦削的背影,颇有古道西风之意,谁能知晓这样一个人,未来是怎样光景呢?
刚来到这个世界没多久,他就踌躇满志奔向远方,寻找那个杀人狂魔。可此时他并不知道黄巢到底在哪里。
不过他已打定主意,直接赶往濮州,在那里“守株待兔“。
“如果没记错的话,黄巢是六月份响应王仙芝的。以这个速度走下去,估计再有两个月就到了。如果去得足够早,或许还可以结交些朋友,打听打听黄巢这个人。若能在他投奔王仙芝之前结识他,才算是上上之策。”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一路之上没少受苦。
相比日晒雨淋,碰见黑店宰客或半渡加价,才是让人最懊恼的。
曾经他也想和“车船店脚衙“掰掰手腕,可当对方亮出明晃晃的刀时,他还是乖乖地拿出了银子。
幸好他碰见的还都是讲规矩的“绿林道儿上的人“,如果碰见了那些不讲规矩的“野路子“,或许他的尸体早就被扔进了无名河里。
“幸好我在马鞍下也藏着银子,嘿嘿。“
他偷笑着上了岸,已经踏上齐鲁大地。
马已经累得瘦了,瘦得皮包骨,就和他的主人一样,看起来弱不禁风。与其古道西风,现在还要再加上“瘦马“二字,才更为贴切。
马如此瘦,皮日休甚至担心它不能负重,可到了山东地界,他已经不再担心马的事了,他决定找到马市把马卖了。濮州城就在五十里之外,官兵封锁濮州城半月,牲畜都不能带入。他只能步行前往。
来到宛朐(wǎn、qú)县。
刚走进县城,就感受道紧张气氛。城里城外都有衣着整齐的持械士兵。还能看到些军官,威风凛凛,一脸肃杀之气。他们的脸上写着:战争马上就要爆发了。
看来自己来得并不是时候,如果此时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要投靠起义军的,那一定会死得很惨。所以他没敢在这里打听关于黄巢和起义军的事。
找马市,寻个买家。他这匹马可是一匹好马,是父亲花重金给他买的。几个月的陪伴,人畜之间也有了感情。一来到马市,那马好像读懂了主人的意思,顿显一脸憔悴和伤感。
这一幕让皮日休见了,也不舍地拍了拍那马的鼻梁。
马市里浓重的山东口音,把他听得稀里糊涂。不过他本是北方人,只要对方放慢语速,他便能听得明白。
古人多朴实,偶然有几个捣蛋的,看面相就能猜出一二。避开那些尖头滑脑的二道贩子,皮日休把马卖给了一名憨厚的农家汉。农家汉说,他是三兄弟拿钱合伙买一匹马。将来只为耕地,再就为了配种。皮日休要求他一定要好生对待这马,万万不可虐待。那憨厚农家汉笑着说,这马到了俺们家里,那就是宝贝。绝不会亏待了它。
虽然卖得便宜了些,但却卖得安心。想必那马日后定会被好好照料吧。
卖了马,手里的银子更充足了。他先找了一家比较宽敞的饭馆,饱饱吃了一顿,还喝了二两稍有醇香的米酒。
小饭馆里有几个健谈的人,本想过去打听打听关于黄巢的事,可他犹豫再三,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嘴。
算了账,直奔城东。
宛朐县城门口,一群男女老少等待通关,他也站到了人群里。这时他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米六八的身高,在人群之中并不显矮。唐末时期,百姓生活困顿,食物短缺,营养不良者居多。另外他还发现唐朝人并不是“以肥为美“,他们口中的肥,其实是微胖。
他的身体随着人潮一点一点向城门口挨过去,闲暇的目光在一名“美女“身上扫来扫去,却不知已经轮到他了。
“站住!你要去哪里?“一个年纪不大的官兵,拦住他,厉声询问道。
他一愣,马上说道:“濮州城。“
“你去那里干什么?“小兵身高一米七左右,精瘦,眼睛很亮,手上有厚厚的老茧。
脊梁趣÷阁直,一看就是一名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一身干皮甲,手握着乌鞘腰刀的刀柄。这样的兵,在唐朝已经算得上精兵了。打量一下对方,甚至觉得自己都能把这枯瘦小兵掀翻,不过这个念头一闪而过,立刻说道:“寻亲。“
“文书拿来我看。“
“给您。“
文书,就好比身份证。不过那身份证看起来却粗糙极了。是用竹片制成的,呈鱼形,也叫竹鱼符。上面有当地政府的钢印。不过他的这个“身份证“却是假的。
那小兵把鱼符拿到手中,装模作样地看了看,然后又把鱼符递还给皮日休。厉声道:“我已经记住你了,切莫参加叛军,否则你们全家都要倒霉。“
“当然,当然。小的是读书人,怎么会干那种违逆天道丧尽人德的事呢。“
“嗯,看你文绉绉的,应该不会参军。好了,你走吧。“
偷笑着通了关,心道:“连字都看反了,你还记住我了?“
其实,并非所有人都能幸运通关,比如那边就有一名虬髯大汉。他体格魁梧,肌肉暴突。可任凭他哭天喊地,官兵也不让他通关。
五十里路,说起来容易,可走起来却是个痛苦的事。没了马匹,走路总觉得路漫漫其修远兮。那座山怎么那么远,以前却不觉得远。
唐朝的官道也是土路,他穿的却是布鞋。任凭古代女子手巧,纳鞋底的功夫了得,可也禁不起这般长途跋涉。当他快到濮州城的时候,他的脚掌甚至已经能感受到泥土的温度了。
这里终于再也看不到官兵了。这时皮日休才敢找人打听关于起义军的事。
四下看了看,不久后,他盯上了一对朴实的父女。
“老伯,您爷俩这是要干什么去?“他微笑着抱了抱拳。
“二闺女终于生了个男娃,明天要给孩子过百天。前几天就给俺捎信儿,让俺过去哩。“老者看了看皮日休,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于是他笑了笑说。
皮日休真诚地道:“恭喜,恭喜。“
老者笑着点了点头,还捋了捋发白的胡子,看起来有几分得意。
看到老者这幅神情,不禁让皮日休心中发出感叹:在此动乱之时,老人家还要冒险去给女儿庆祝产子。真是父爱如山。人间真情让人感动。
走了一段路,闲聊一会儿,话题很快引到盐贩身上,于是他问道:“老伯,您听说过黄巢吗?“
“黄三爷?当然听说过了。“老者不在意地道。
“唔?他很有名气?“皮日休笑着问道。
“那是当然!“老者道。
“哦,那他家在哪?“皮日休又问。
“在宛朐啊!宛朐人都知道他啊。“
“……“突然皮日休站住了脚步,苦笑着抱了抱拳,道:“谢过老先生。下面的路就不陪着您爷们走了。“
“唉,小伙子,你不去濮州了?再有三里路可就到了,唉,你看,现在都能看到城头了。“
“濮州,我是不去了,“向身后看了看,感叹道:“我要回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ooktxt.net。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booktx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