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节度使王士真死了!
安史之乱后,成德的首任节度使是李宝臣。不过,李宝臣本来不叫李宝臣,甚至也不姓李,他叫张忠志。不好意思,张忠志本来也不叫张忠志,甚至也不姓张。至于他姓字名谁,不要问我,因为,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一个奚人,后来成为一位汉族将领的干儿子。那位汉族将领姓张,所以他也姓了张,名忠志。
少年张忠志是一名卢龙府的武将,常常单身匹马,游走在阴山深处,追寻着敌人的踪迹。有一次,张忠志不小心泄露了行踪,胡虏的骑兵大举来袭。少年张忠志不慌不忙,翻身连发六箭,射杀六人后翩然回营,留下了大批目瞪口呆的追兵。
一战成名的张忠志很快成为安禄山帐下的一员猛将。安禄山在范阳起兵的时候,张忠志还身在长安,听到消息后,他千里奔袭,潜回河北。喜出望外的安禄山当即拍板,决定赏,赏你作我的养子。于是,骁将张忠志变成了养子张忠志。
成为安禄山养子的张忠志像被打了鸡血,那叫一个兴奋,那叫一个胆大包天。胆大包天的张忠志立刻作了一件胆大包天的事:率领着十八名骑兵,来到了太原,光天化日之下劫持了太原尹杨光翙,射杀了几人后,在万余名追兵的注目礼中绝尘而去。
与田承嗣一样,张忠志也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叛了又降,降了又叛。直到史朝义作了伪皇帝,张忠志对叛军的前途彻底失去了信心,才死心塌地的投降了唐军。喜出望外的长安,赐给他一个崭新的名字,李宝臣。从此,昔日千军万马中来去如风的草莽英雄、安禄山养子张忠志,摇身一变,成了大唐成德军首任节度使李宝臣。
换了一个名字和身份的李宝臣,似乎也换了一个人。豪气干云的英雄蜕变为割据一方的土皇帝。富贵舒适的生活消磨了他身上的英雄气,醉生梦死的李宝臣开始祈求像神仙那样长生不老,于是他喝下了术士献上的甘露液,却因此变成了哑巴。
李宝臣知道,自己这位过气英雄时日无多了,但如果就此撒手而去,他绝不会安心。因为他的儿子李惟岳太年轻了,生性又太软弱,日后绝对镇不住自己那些身经百战而又桀骜不驯的手下。李宝臣混浊的目光缓缓从辛忠义、卢俶、许崇俊、张南容、张彭老等人的脸上略过,这些昔日的骨鲠之将,自己死后,将变成一根根利刺,扎在自己儿子李惟岳的身上。所以,我必须替儿子拔掉这些刺,只有这样,他才能稳稳当当坐上这把节度使的交椅。
“曾经与我同生共死的兄弟们,对不起了!”李宝臣平生最后一次亮出了血淋淋的屠刀。看着在他面前一字儿摆开的二十几颗血肉模糊的头颅,李宝臣嘴角泛起一抹欣慰的笑容,就此两腿一蹬,赶赴极乐世界去了。
显然,李宝臣高兴的太早了。因为,他漏掉了一个人。这个被李宝臣漏掉的人,恰恰正是一个最不应该被忽略的人。因为,这个人,就是英雄王武俊!在英雄王武俊面前,懦弱的李惟岳只会哭哭啼啼,任其处置。所以,最终,英雄王武俊用三尺白练,勒死了那个叫李惟岳的小孩。
杀死李惟岳的王武俊,来自契丹,凭借着骑射绝技与名动天下。那时,他还不过十五岁。少年成名的王武俊年逾六旬的时候,还能开弓射箭,一日射杀鸡、兔九十五只,谱写了一段不老传奇。李宝臣斩杀了二十余人,偏偏漏掉了这样一位英雄,岂非上天注定?
王武俊将李惟岳的首级送到了长安,换来了承德节度使的宝座。他的儿子王士真曾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立下过赫赫战功,在承德将士中拥有较高的威望。因此,王武俊死后,王士真顺理成章的接过了父亲的职位,成了承德的又一任节度使。
如今,王士真也死了,他的儿子王承宗上疏长安,请求接过父亲的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