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学路,也就是当年的中都府学,现在的上林社会科学院以西那条路,南北向约两公里,南起黄茅大街,北至内环北路。
自清末有现代意义上,较为完善的门牌制度后,府学路,或者说府学路两侧建筑编号,始终遵循由南向北、东单西双原则。从黄茅大街交叉口开始,路东一、三、五,路西二、四、六,这一带以机关企事业单位大院为主,连公共厕所都算上,总计不到三十。换言之,位于东南端的社科院,于情于理,一直都是当仁不让的“府学路一号”,或“府学路一号院”……
2010年前后,作为中都“十二五”并远景目标的一部分,市政府搞了一次重新规划,将全市划分为八个功能区。其中,东部青阳区定位为市级行政副中心,北部来远区定位为省级行政副中心,计划用十年左右时间,将本市市直、市属机关,全部或大部迁至青阳,省直、省属机关迁至来远,旧城专搞CBD。
转眼间,十年之约已近在眼前,行政副中心,投入不少,效果却很有限。青阳那边稍好,一来距离近,二来发展水平较高,三来,也是最重要的,市级单位相对容易对付。来远这边就比较惨了,同理可证,工作没少做,真搬过去的统共没几家。
原本位于府学路最北端,内环北路立交桥东南的省教工委、教育厅,便是这统共没几家,当中一家。搬走后腾出来的那块地,府学路二十七号,随即被“云龙地产”接盘,最初说的是会展中心,因此没搞公开招投标,后来商改住,立项“府学一号”,酒店式公寓。
名称一出,惹来上林社科院一阵嘲笑,你们怎么成了一号,倒数一号还差不离。可没过多久,大家就笑不出来了,中都市民政局区划管理处一纸文件,什么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什么借鉴兄弟城市先进经验,反正冠冕堂皇一大堆,核心是要将府学路,确切说府学路沿途单位,重新编号。倒也不复杂,由从南到北改成从北到南,府学路二十七号院,原先的教育厅,现在或者将来的酒店式公寓,成为名正言顺的“府学一号”,社科院这边则相反……
若没有这件事,可能连社科院上下,自己都不知道,在他们心目中,“府学一号”几个字,绝不是门牌地址这么简单,早已成为一种象征,被人横刀夺去,孰不可忍。来自社会科学界别的数十名两会代表委员,联名向省委省政府提出抗议申诉,一度闹到常委会上,无论历史现实,从来都是先有府学,后有府学路,云龙地产算哪门子“一号”?
时任中都市委聂书记,亲自出面调解,双方坐下来,狄龙回合、肯尼迪回合、东京回合、乌拉圭回合、多哈回合,交涉了两个多月,一边是仅存的荣誉,一边是难得的噱头,都不愿意让步。最后,还是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出身,聂书记出了个主意,知道大运河吧,一直想申报世界最长运河,说什么苏伊士的九倍,巴拿马的二十二倍,可和那个啥屠杀、那个啥岛礁一样,国际上普遍不承认,原因很简单,京杭大运河的大部分河段,利用的都是原有天然河道。
正因如此,大运河南北两段,流向是不同的,以山东为界,北段基于古漳河(西门豹治邺)、古卫河(始于卫地终于天津卫得名)故道,由南向北流,南段基于古泗水(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故道,由北向南流。既然争执不下,不妨这样,摆个古,咱也将府学路一分为二,北府学路、南府学路,或者府学北路、府学南路,北路门牌号从北往南数,南路从南往北数,还是东单西双,这不就有两个“府学一号”了么?
云龙地产当然没的说,社科院这边思来想去,也知道肖军的背景,理亏不好发作,不让人就是另一回事了,真闹翻没什么好果子,差不多得了。老牌部队因各种原因被裁撤时,顾及面子,将下辖某部机关找个同级建制合并,保留旧番号,算是对先烈有个交代。“第一笑那牛头的伏羲,你画什么卦,惹是招非,把一个囫囵囵的太极儿,弄得粉花碎。”从此,中都便有了两条府学路,两个府学路一号院,南边平静如故,北边如期竣工,除了邮差和快递,皆大欢喜……
齐雨田在“府学一号”,云龙地产的“府学一号”,也有一套房子,肖军送的。依照相关法规,上市公司,原则上不得购买,公开在二级市场上购买本公司所发行之股份,有一种例外情形,“股权激励”,也就是将股份,所购股份分配给公司高管,以及核心技术人员。府学一号这一套,送给齐雨田这一套,不知肖军,账面上是怎么处理的,算作成本,还是股权激励?
老规矩,不过户,不上锁,根本没有锁,门上贴封条,有时间过来看看,或者住一晚……